各位老朋友好,我是带您看山水的老朋友门妮。最近发现,不少老伙计出门前光顾着高兴,把身体承受能力给忘了。今天就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说几句实在话,特别是65岁往上的老朋友,这四个地方咱们得绕着走。
一、海拔超2500米的高原区:美景背后的隐形杀手
去年去川西旅游,有位68岁的老哥在折多山突然嘴唇发紫,幸亏发现得早。高原反应可不是闹着玩的,咱们这个年纪心肺功能不比年轻时,就像老收音机突然换快节奏磁带,容易卡壳。
实在想感受高原风光,建议先去九寨沟这类2000米左右的过渡区适应。记得随身带便携式氧气,每天行程别超过6小时。去年张婶听劝这么玩,回来还给我捎了牦牛肉干呢。
二、黄金周的热门景区:人潮比景点更可怕
上个月陪老同事逛故宫,赶上小长假,光排队安检就站了40分钟。人挤人容易犯头晕不说,去年泰山就发生过老人被挤倒的事故。咱们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这样的推搡。
想看江南园林何必去拙政园?苏州艺圃、常熟燕园这些小众园子照样精致,人少还能坐着慢慢品茶。想看大海也不一定非去三亚,威海乳山的银滩沙子细得像面粉,八月去还能赶上牡蛎节。
三、极端气候地区:身体不是温度计
前年去吐鲁番,有位老姐姐不信邪非要正午逛火焰山,结果中暑送医。咱们的血管就像老化的橡皮管,冷热交替容易爆裂。零下20度的雪乡确实梦幻,但去年就有老人滑倒骨折的案例。
真要体验北国风光,12月初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还没到最冷;想避暑就去六盘水,那里夏天平均才19度。记住,超过35度或低于零下10度的地方,咱们的养生壶可熬不住。
四、飞行超5小时的目的地:机舱堪比"钢铁牢笼"
我表叔去年去澳洲,13小时飞机坐下来,下机时小腿肿得发亮。机舱干燥得像沙漠,久坐容易血栓。要是必须飞长途,选靠过道座位方便活动,每小时做做脚踝操,带个颈椎枕比啥都强。
其实东南亚很多海岛4小时就能到,像越南富国岛、马来西亚兰卡威都不错。真要去看埃菲尔铁塔,不如选阿联酋航空在迪拜中转,还能顺道逛免税店。
说到底,咱们这个年纪旅游就像煲汤,得文火慢炖。上个月遇到位73岁的李叔说得在理:"年轻时旅游是打卡,现在旅游是打坐。"选对地方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伤元气。记住三条铁律:每天游玩不超过6小时、单程车程别超3小时、必备药品随身带。
世界这么大,谁都想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到了这个年纪,身体还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旅游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做好万全的准备,确保安全,才能一路欢笑!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