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00岁的秘诀:75岁后,这3种

2025-03-17夕阳无限岁月

长寿到底靠什么?是不是只要不生大病,吃得清淡一点,多走走路,就能活得久?有些人明明身体不错,结果一过75岁,健康状况就开始下滑,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思考。

长寿,从来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

有人到了八九十岁,依旧精神矍铄,吃嘛嘛香,腿脚灵活;

也有人刚过75岁,身体状况就开始走下坡路,变得越来越虚弱,病痛不断,甚至几年内就彻底衰退。

两者之间的区别,往往不在于基因,也不完全是生活习惯,而是在关键的岁数,是否避开了一些让身体加速老化的“自毁行为”。

很多人以为,75岁以后,最重要的是补身体,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锻炼不能停,心态要保持乐观。

但实际上,身体进入这个阶段以后,比起“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不要做什么”。

有些习惯,年轻的时候或许问题不大,但年纪大了以后,可能会成为压垮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直接影响寿命。

其中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过度进补。

很多人到了七八十岁,生怕自己营养跟不上,就开始补各种滋补品,什么人参、鹿茸、燕窝、阿胶,甚至每天一杯牛奶,两颗鸡蛋,一顿大鱼大肉,生怕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

但实际上,过度补充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给肝脏、肾脏带来额外负担,增加代谢压力。

研究发现,75岁以上的人群中,肾功能轻度下降的比例高达30%以上,而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肌酐升高,甚至诱发肾衰竭。

很多老年人吃得“太补”,结果尿酸飙升,痛风频繁发作,甚至影响心血管健康,得不偿失。

除了营养过剩,很多人到了75岁以后,仍然保持着年轻时候的运动习惯,甚至有些人觉得,锻炼就得“出汗”“肌肉酸痛”才有效。

但这个年龄段,过度运动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骨骼的密度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75岁以后,骨量流失的速度明显加快,如果还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比如长时间快走、爬山、跑步,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研究发现,7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摔倒导致髋部骨折,五年内的死亡率比同龄未骨折者高出近30%。

不仅如此,高强度运动还可能增加心血管负担,诱发血压波动,甚至导致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习惯,就是长期睡眠不足。

很多人年纪大了,睡眠时间变短,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甚至半夜还经常醒来。

有人觉得这没什么,年纪大了,睡得少是正常的,但实际上,长期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免疫功能,加速大脑的退化,甚至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长期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比正常睡眠者快出40%以上,而睡眠质量差的人,罹患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的风险也明显上升。

更可怕的是,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血糖代谢,增加胰岛素抵抗,让糖尿病风险升高。

如果75岁以后,过度进补会给肾脏和血管带来负担,过度运动可能增加骨折和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期睡眠不足又会加速大脑退化,那是不是意味着,到了这个年龄段,真正应该做的,是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减少高强度运动,并且改善睡眠质量,以此来延缓衰老?

如果已经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者骨质疏松,是不是应该进一步调整日常习惯,让身体进入更加稳定的状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