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不了!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不吃主食的说法。许多人都知道吃太多主食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但是吃太少主食同样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长期不吃主食的危害。
202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生酮饮食会导致“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该研究中,长期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参与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一倍,高于常规饮食的参与者。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等都会增加。
另一项研究发现,不吃主食会缩短寿命。研究人员选取了15428名志愿者进行研究,发现摄入主食的能量占比在50%~55%时,死亡风险最低。而当摄入主食的能量占比<40%或>70%时,死亡风险都会增加。这说明主食的适量摄入对于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是主食呢?在我国,常见的主食有粮谷类、薯类和杂豆类。粮谷类包括稻米、小麦、玉米、小米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番薯、木薯等;杂豆类包括绿豆、红小豆、芸豆等。这些食物都是我们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是供给能量的主要来源。
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机体为了维持血糖稳定,会转化脂肪或蛋白质,这对机体来说是有副作用的。长期以脂肪为能量来源会产生酮体,对身体有不利影响;而通过氨基酸来补偿会导致瘦组织分解,造成营养不良。此外,脑组织和红细胞只能通过葡萄糖来供能,血糖不稳定会导致情绪低落、易怒等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地吃主食呢?首先,巧妙地搭配主食。粗杂粮和杂豆类都是比较优质的主食选择,它们血糖生长速度较慢,同时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我们可以选择种类尽量多的主食,粗细搭配,兼顾食物的多样性。
其次,要算好主食的量。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的主食量约为250克~400克,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占50克~150克,薯类占50克~100克。我们可以根据每天所需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占比来计算,每餐需要1碗~1.5碗米饭或者1个~2个馒头。
最后,善于烹调主食。全谷物和杂粮的口感不佳,也可能影响消化吸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烹调炊具进行改善,例如使用豆浆机、粉碎机制作粗粮细做的食物,或者使用高压锅、电饭煲、电蒸锅等进行烹调。此外,加入一些芝麻粉、葡萄干和大枣等,可以使主食更加美味。
综上所述,主食的摄入对于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非常重要。长期不吃主食会带来诸多健康问题,而适量摄入主食则能获得更多的健康效应。所以,让我们科学地吃主食,保持健康!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