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浙大教授猝死,妻子发现一张表格,触目惊心:人这辈子,它必须第一位!

2025-04-08笑对人生风雨

近期,又有一位年轻的杰出学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是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新能源领域杰出学者、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永峰

2025年1月21日,刘永锋在西安突发脑溢血,后因救治无效于3月5日在杭州离世。

他的电脑上还保留着编辑完成尚未发送的电子邮件,背包中则储存着没来得及吃下的降压药物。

刘永锋的妻子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样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工作日志:

从去年三月开始到今年的一月份,这11个月中他总共工作了319天,出差了135天,晚上九点之前很少回家,加班变成了工作中的常态。

刘永锋的事迹很快得到网民们的悼念和转发,这样的工作强度,简直是当代成年人的缩影。

持续不断的“996”和“007”夺去了健康,带来冷冰冰的钱财。

用命挣钱,又拿钱买命,这样的死循环,到底该如何解?

记住,人这一辈子,身体健康排在第一位,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它重要

过度的压力与成就动机

在当今社会,每一个成年人身上都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和社会竞争压力。

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加班、被无限压榨的私人时间,都会导致生理和心理的疲惫和紧张。

除此之外,个人高度的成就动机也是他们逼迫自己不断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心理学中的成就动机指的是个体追求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并推动其向顶峰状态攀登的动机

例如某个人喜欢法律工作,就努力考取法学专业和相关资格证书,成为一名优秀而专业的律师。

拥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不需要外部压力,当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或者看到了别人更高的成就,心中的懊悔、失落就会将自己压垮。

亚历克斯·洛伊德在《如果记忆能修复》中提出,压力的根源不是信念,而是更深层的东西——记忆。

有了失败的记忆,我们就会更加焦虑,因而更加努力;有了前瞻性记忆,我们觉得未来希望渺茫,因而更加努力

其实,适度的鞭策本是好事,但将自己逼得太紧,因此造成生理或是心理上的损伤,那就是真的得不偿失了。

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

若问现在的年轻人,健康重要吗?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重要

可是重要归重要,夜晚还是玩手机到凌晨两点、加班时忘记吃早饭、工作忙起来作息颠倒、经常暴饮暴食……

在心理学上,即时满足指的是:

当个体在出现欲望或者需求时,他们会不计代价第一时间进行满足。

而延迟满足指的是个体会更加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明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例如,他们会将困难的工作放在前面,再进行简单的工作,以此来获得更多、更放松的休息时间。

对于很多人来说,获取金钱、挥霍金钱进行快乐享受的就是即时满足

而保持身心健康实在是一项太过长远的延迟满足,很少有人能够一以贯之,坚持到最后。

他们高估着自身承受健康风险的能力,时常认为自己还年轻、还能为了工作熬几个大夜,殊不知这就像在喝慢性毒药,迟早有一天会发作。

死亡焦虑与补偿心理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人们愚昧地认为“卖血”代表着身强体壮,而“卖血”卖的其实是力气

他们在卖完血后,会到饭店里要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奖励自己,为自己补补身体,好下一次再去卖血。

这样的故事同时也映照着当代成年人的真实生活:

随着各种原本离中青年人群很远的疾病,以一种飞快的速度降低其患病的平均年龄。

不重视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们也开始面对死亡产生了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他们从“理直气壮地消耗健康”变成了“战战兢兢地消耗健康”,一边熬夜通宵,一边给自己买护肝片、泡脚包、叶黄素。

这种补偿心理往往是一种短期性的行为,而绝非科学的健康管理之道。

一边透支健康,一边又想方设法来弥补,就好像用漏网兜捕鱼,一边捕一边漏,到最后落得个满身大汗空手而归

就像我们常说的:健康和生命是1,其他的一切财富、物质都是0,没有了前面的1,有再多0也没有意义。

当你有一天真正躺在了病床上时,就会发现,再多的钱也换不回你的生命。

珍惜健康,这才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正确、最明智的选择。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