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观念中,总有着以人外貌形体来判断此人性格的理论学说,《麻衣神相》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面相学(physiognomy)”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通过人脸或身体特征、行为举止来判断个体的性格。在西方,也有通过“面相”来识人的记载。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面容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比如,“柔软的头发意味着性格怯弱,粗硬的毛发意味着性格刚强。”晚清著名军事家曾国藩的“识人术”,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他写下八句识人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主意看指抓”指的是手指主要表现的是一个人能不能拿定主意。那么,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聊一聊手指的长度与性格之间的关系。
![]()
当我们谈起手指长度与个人性格有某种联系时,总会被冠以“迷信”的标签。然而,据发布在英国《泰晤士报》中的一则文章表示,手指长度确实与人的性格会产生某种关联。科学家们对怀孕前三个月子宫内的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无名指与食指长短的比率,往往与婴儿在母体子宫中睾酮激素水平的高低相关。研究表明,睾酮激素水平低,言语记忆的能力会更强,比如能更快速地背课文。同时,当睾酮激素水平过低时,就会容易患上焦虑、抑郁症等女性更易患上的疾病。也就是说,食指越长的人,女性化特征越明显。比如,温柔、细腻、更富同情心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女性化特征”,并不仅仅指某一种性别,而是指的是一种性格。当食指更长时,说明在胎儿发育时期处在雌激素较高的环境中。这类人往往性格温和,更容易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并且与其感同身受。因此,他们更加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拥有更高的社交技巧。研究表明,发育环境中的睾酮激素水平越高,无名指就越长。当无名指比食指更长时,男性气质更加明显。这类人的性格更加果断,更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研究人员彼斯卡博士表示,“睾酮激素水平越高,方向感、空间思维会更强。”而当睾酮激素水平过高时,则更容易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发性多动症和自闭症等等。英国进化心理学家约翰·曼宁曾做了一项实验,他测量了114名来自英国和奥地利的儿童的食指和无名指长度。随后,研究人员给这些儿童的父母发了一份问卷,来调查孩子的性格。比如,是否过于活跃,无法集中注意力,又或者出现欺凌他人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无名指比食指更长的儿童,其父母都用“极度活跃”、“具有进攻性”和“不善于社交”来形容儿童的性格。对此,约翰·曼宁表示,“当胎儿在发育时处在睾酮激素水平较高的环境中时,会更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打架斗殴的行为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无名指与食指一样长。那么,食指和无名指一样长的人是什么性格呢?科学家们有两种说法:在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研究了手指长短与性格的关系。他们发现,食指和无名指长度相等的人,更容易出现同性恋行为。这是因为,这类人的睾酮激素水平介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中点。另一种说法则是,当一个人无名指与食指同等长时,大概率会是“与世无争”的性格。这类人情绪更加稳定,不会轻易与他人产生争执。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类人是“老好人”。一旦超过这类人的原则和底线,就再也难以挽回情感。此外,有研究表明,这类人种的大多数都具备忠诚的品质。总而言之,在“面相学”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相不独论”。手指长短或许能看出一个人的某些性格特征,但并无法概括出TA的整体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