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吃黄芪,进补正当时,补足五脏气血,价格也实惠!

2024-09-21人生如戏

最近天气渐渐转凉了,而且马上就要到秋分节气了,过了秋分之后,更是真正意义上的秋意浓,寒意越来越明显。

咱们这个时候调理好身体,能更好地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也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有一味常见的中药非常适合在秋季使用,就是黄芪。

黄芪配一物,脏腑全补足

黄芪古称黄耆,所谓“耆”,就是长老的意思,所以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其色黄入脾,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补脾补气的好药。

不过,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心、肝、脾、肺、肾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哪个脏腑虚弱,健康都不会太好。

而黄芪主要针对脾气进行补养,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它就需要与不同的药材搭配,针对五脏发挥不同的作用

01

黄芪配当归

黄芪补气,当归补血,二者合用,气血双补,对于心气不足、心悸失眠有很好的疗效。

02

黄芪配枸杞

黄芪健脾益气,枸杞滋补肝肾,一起使用可以加强肝肾功能,对于肝肾阴虚的人群特别适宜。

03

黄芪配麦冬

麦冬养阴润肺,与黄芪搭配,可以增强肺部抵抗力,缓解咳喘症状。

04

黄芪配酸枣仁

酸枣仁有养心安神的作用,与黄芪同用,可以改善心烦失眠,增强心脏功能。

哪些人适合用黄芪?

01

气虚的人

  • 很多老年人气虚导致的哮喘,动一动就喘的(心气不足);

  • 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便溏等不适症状的(脾胃气虚);

  • 胆子小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的(肝气不足);

  • 肾下垂的人(肾气不足)。

02

稍微一动就出汗的人

此为自汗,出汗后感觉很虚、很乏力,就是气虚、卫气不足,无法固摄汗液所致。

03

水肿的人

利尿治疗慢性水肿多是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慢性水肿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水多了,而是没有被利用的水多了。

这主要是因为身体气不足,无法把身体的水有效利用。

黄芪恰恰可以补肺脾肾之气,促进人体水液代谢。

04

便秘的人

便秘有很多种,黄芪治疗的是那种气虚便秘。即有便意,但是大便很吃力,用力排便也只能排出少量大便,而且超细,像面条一样,如厕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黄芪四不吃

黄芪虽好,但需辨证使用,下面四种情况时,最好不要用黄芪:

  • 上火不要喝: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 天热少喝:天热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 睡前不要喝: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 血压高不要喝:科学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吃黄芪上火怎么办?

很多人会出现吃黄芪上火的情况。

一般来说,遇见这种情况的时候,都是因为补得太过,黄芪补气太剽悍,所以必须有所制,一般情况下黄芪配当归,黄芪配知母可以将上火的情形克制。

因为黄芪性温,吃多了容易上火,还可搭配性凉的西洋参,二者能起到中和的作用。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