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听到这个词,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可怕。大多数人认为,一旦得了脑梗,生命就会进入倒计时,甚至觉得需要做大量的治疗才能有所缓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我在医院接诊中,见到不少患者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了脑梗。而让我吃惊的是,许多患者的寿命其实与正常人差不多,甚至有些人不需要过度治疗,生活也能照常进行。
有位患者,年轻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觉得“夜里工作更有灵感”,直到六十岁后的一天,突然觉得一侧肢体发麻,去医院一查,发现是小面积脑梗。
他吓得不轻,但经过检查和评估,医生告诉他,他的脑梗面积很小,甚至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日常生活完全不受影响,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进一步恶化,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类小面积脑梗,其实比大家想象得更常见,有些人甚至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自己得过脑梗,却从未有过明显症状。
研究显示,大约20%的老年人在做影像学检查时,都会发现脑内有小梗塞灶,但他们却没有任何异常表现,甚至大多数人可以健康地活到八九十岁。
这是因为大脑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小面积的梗塞不会影响大脑的整体功能,血管还能重新建立侧支循环,继续给大脑供血。
这类脑梗的关键不在于治疗,而在于预防后续的脑血管事件,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长期久坐、抽烟喝酒,这些习惯都会增加脑梗风险,如果不改变,哪怕这次只是小梗塞,未来也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情况。
对这种脑梗的患者,医生通常不会主张过度用药,而是建议调整作息、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适量运动,这才是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长寿的关键。
有位患者,本来是来做胃镜检查的,结果医生在翻阅他的脑部影像时,意外发现他的大脑某个区域有梗塞的痕迹,病人自己完全不知道,回忆过去也没有出现过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
他当时听到后很紧张,立刻问医生要不要住院、要不要吃药、要不要手术,但医生告诉他,不用过度担心,这种无症状脑梗其实并不罕见,也不需要太过焦虑。
无症状脑梗,就是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甚至是在体检或做其他检查时才被偶然发现的。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脑供血比较好的地方,或者影响的神经区域没有控制关键功能,所以即便发生了梗塞,身体也能自我调整,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研究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中,大约30%的人可能已经发生过无症状脑梗,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缩短寿命,很多人甚至到了80、90岁依旧身体健康。
问题是,很多人一听到“脑梗”两个字,就以为自己必须吃大量的抗凝、抗栓药物,甚至有些人会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安排更激进的治疗,比如溶栓、放支架。
实际上,对于无症状的脑梗来说,这些治疗措施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让本来没事的身体出现额外的健康问题。
医生真正建议的,还是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习惯,让大脑的代偿功能发挥作用,让身体自己去适应这个变化,而不是盲目地去进行过度干预。
有位患者,在一次偶然的脑部检查中发现自己曾经得过脑梗,但她回忆了很久,都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出现过脑梗的症状。
医生告诉她,她的情况属于“陈旧性脑梗”,也就是说,这个梗塞发生在很久以前,而且身体早已适应,没有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
所以,她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只要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注意血压、血糖的管理,就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陈旧性脑梗,简单来说,就是过去发生的脑梗,身体已经完成了自我修复。
研究发现,大脑有强大的可塑性,很多脑梗患者在早期可能会有一些不适,但随着时间推移,大脑会重新分配功能,把受损区域的工作交给其他健康的神经元。
换句话说,只要没有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陈旧性脑梗患者的身体状态几乎不会受到影响,甚至很多人直到去世都不会因为这个脑梗而出现严重问题。
很多人一听到自己“曾经得过脑梗”,就开始恐慌,四处寻医问药,甚至有人会要求医生给自己开各种抗栓、活血化瘀的药物,希望“把梗塞溶解掉”。
其实,已经形成的陈旧性脑梗是不可能被“化掉”的,因为它已经是一个稳定的瘢痕组织,对大脑功能没有太大影响,盲目用药反而可能导致其他副作用,比如出血风险增加、肝肾负担加重等。
真正需要做的,还是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稳定的血压和血糖,避免让新的脑梗出现。
脑梗并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高度紧张,关键是要看具体情况,只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长寿。
最可怕的并不是脑梗本身,而是人们因为恐惧而盲目用药、过度治疗,甚至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对于这三类脑梗,正确的做法不是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对待,科学管理,让身体自然适应,让生活回归正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脑梗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