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馈赠季节,各种鲜嫩的野菜破土而出。在这众多的野菜之中,有一种野菜如一颗璀璨的明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春天里的“消炎菜”,它就是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种
“不花钱”的好东西
蒲公英也叫婆婆丁、蒲公草、黄花地丁等,是我国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在春季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多吃蒲公英,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
1、清热解毒
蒲公英性寒凉,具有很强的清热解毒功效。
古籍中记载最多的使用方式为外用,即鲜蒲公英汁涂或捣烂贴敷;也可内服,即捣烂水煎服。
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病症,如痈肿疔疮、乳痈、肺痈、肠痈等。
2、消肿散结
蒲公英对于各种结节、肿块等有一定的辅助消散作用。无论是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还是其他部位的良性肿块,蒲公英都可以通过其消肿散结的功效,帮助缓解症状,促进肿块的缩小。
3、利尿通淋
蒲公英有利尿的作用,能够增加尿液的排出,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因此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蒲公英可以通过利尿通淋的作用,减轻炎症,促进结石的排出。
4、杀菌消炎
蒲公英中含有多种天然杀菌消炎成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多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蒲公英,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缓解各种炎症,如口腔炎、咽喉炎、肠胃炎等。
5、辅助调理血压、血脂
蒲公英中的一些成分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从而起到辅助降低血压和血脂的作用。对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来说,适量食用蒲公英,有助于调理血压、血脂,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6、清肝明目、清胃火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蒲公英入肝经,具有清肝泻火的作用。对于因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蒲公英有助于清除肝火,保护眼睛,改善视力。
同时,蒲公英对于胃火过旺引起的口臭、牙龈肿痛、胃痛、胃胀等症状也有缓解作用。能够清除胃中的热毒,调节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另外,蒲公英全株都是宝,但根和茎叶完全有着不同的功效,用时千万别弄混。
蒲公英根、叶
功效各不同
1、蒲公英根:侧重保护肝脏
蒲公英入肝经,其根部含多糖及其它有效营养更多些,可排肝毒,预防肝损伤,尤其是酒精性肝损伤效果显著,所以保护肝脏,首选蒲公英根泡水喝。
2、蒲公英叶:侧重消炎解毒
研究发现,蒲公英中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有绿原酸、咖啡酸,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对各种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部分真菌和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整体来说,其含量一般是叶>根>花,所以在抗菌消炎方面,叶片稍稍占优。
提示:如果上火特别严重,那更建议整株服用。把整棵蒲公英捣烂后煮水制成“解毒水”,尤其适合肝火上炎的人群来饮用。
蒲公英这样吃
营养能加倍
蒲公英最简单的吃法是晒干泡水,而如果能在其中加点料,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蒲公英金银花茶
材料:蒲公英30克(干品15克),金银花15克。
用法:
水煎服。另取鲜蒲公英60~100克,捣烂后外敷患处。
作用:对于急性乳腺炎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常饮此茶也有助于预防女性乳腺疾病。
2、蒲公英绿豆蜂蜜水
材料:蒲公英30克(干品15克),绿豆10克,蜂蜜10克。
做法:
蒲公英放锅内加水煮,取净汁500毫升;再往蒲公英汁液中加入绿豆,煮至绿豆开花,调入蜂蜜即成。吃绿豆喝汤,同时将余汤涂脸,30分钟后洗去。
作用:美容养颜,解毒去疮。
3、蒲公英玉米须茶
材料:玉米须5克,蒲公英5克,玉竹5克,玫瑰3朵。
做法:
沸水冲泡代茶饮。
作用:可辅助调节血糖、血压。
蒲公英虽好
这3类人要谨慎
1、脾胃虚寒者
蒲公英性寒凉,脾胃虚寒的人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这类人群如果需要食用蒲公英,建议搭配一些温热性的食材,如生姜、红枣等,以中和其寒凉之性。
2、低血压患者
蒲公英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低血压患者食用后,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因此,低血压患者应谨慎食用蒲公英。
3、孕妇
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较为特殊,蒲公英的寒凉之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安全起见,孕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蒲公英。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