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又有许多蔬菜都成熟了。提到蔬菜,大家的印象就是多吃蔬菜身体好,所以很多人都想趁着春天,多炫些又嫩又鲜的蔬菜。
但是呢,蔬菜也有好坏之分,有些蔬菜看起来人畜无害,吃起来也鲜美可口,可它并不一定是“好蔬菜”,要是买错了、吃错了,就可能会被这些“坏蔬菜”伤个措手不及。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揭秘这几种蔬菜的真面目,大家要注意听哦。
春天的这2种菜,也可能是潜在的“伤身凶手”
1、蕨菜
蕨菜是一种非常古老,且是春季常见的野菜。早春时节,伴着春雨的滋润,蕨菜也开始冒了芽。许多人会将蕨菜的嫩茎采回家,用来做口感脆嫩的凉拌菜吃。
古时候也有许多老百姓把蕨菜当成充饥食物,可长期吃蕨菜后,他们也发现蕨菜的一些危害。
《饮膳正要》:“蕨菜,味苦,寒,有毒。动气发病,不可多食。”
蕨菜属于“发物”,吃它时也正是它生发之力最强的时候,需要忌口和皮肤敏感的人吃它就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者全身起红坨坨,总是忍不住去抓痒。
除此外,蕨菜性寒,有些人会用蕨菜清热、通小便,但在这同时,蕨菜会非常消耗中下焦的阳气,所以常吃蕨菜也可能引起肾阳不足,然后头发掉的越来越多,眼睛也没有原先那般明亮。
《本草纲目》:“(蕨菜)久食,令人目暗、鼻塞、发落。又冷气人食之,多腹胀。小儿食之,脚弱不能行”。
《食疗本草》:“蕨之无益,为其性冷而滑,能利水道,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元也。”
除了古籍上的记载,现代也有研究表明蕨菜中含有“原蕨苷”,这种物质能够诱发消化道癌症,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二级致癌物清单中。
当然了,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偶尔吃一点尝尝鲜没事,但长期吃就会损害身体。不过嘴馋吃蕨菜时也一定要用水浸泡并焯水,且最好不要超过100克,但如果是脾胃亏虚、寒湿重、孕妇就算很馋也不能吃哦。
2、红凤菜
红凤菜,别名观音菜、紫背菜,是西南和两广地区比较多见的野菜,许多人认为吃它能补血,但有研究发现,红凤菜中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物质。
这种物质存在一定的肝毒性,吃得越多,对肝脏的伤害就越大,所以不建议大家吃多了。
但若本身有肝病、黄疸,或是在生病、免疫力较弱,以及小宝宝,这些人群是要避开吃红凤菜的。肝病和黄疸患者吃了可能会出现凝血问题、或吃不进东西、没有食欲,进而正常的代谢也受影响。
除了这两种菜需要谨慎着吃,还有3种菜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要是吃法不对就会酿成大祸。
吃这3种蔬菜时,千万要谨慎
1、发芽土豆
朋友们在买土豆的时候,要注意挑选土豆有没有发芽,可不要随手拿了回家就炒了。发芽土豆有大量的龙葵碱,这种物质有溶血作用,可能引起脑充血、水肿的情况。
如果误食了发芽的土豆,刚开始会感觉喉咙痒痒的,还伴着火辣辣的烧灼感,接着上腹部会有发热,还有可能出现胃肠炎。
2、不焯水的香椿
香椿炒蛋是很多人的“心头菜”,但如果直接吃香椿就可能引起中毒。
香椿芽含有“亚硝酸盐”,平均每公斤的椿芽中,嫩芽就含有30毫克以上的亚硝酸盐,老叶中更是每公斤高达55-60毫克。
亚硝酸盐属于有毒物质,当人吃进了0.3-0.5g就会引起中毒,所以在吃香椿时,一定要记得焯水,焯水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
3、隔夜泡的木耳
有些朋友在吃木耳时,会想着省时间,前一晚睡觉的时候就泡着,第二天就可以吃了。但是每一口隔夜的泡木耳上面都满是“椰毒假单胞杆菌”,这种细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会斩断肝细胞的营养供给。
要是不小心米酵菌酸中毒,轻则恶心头晕,严重的可能昏迷、黄疸、肝功能衰竭。而且米酵菌酸非常耐热,焯水、下锅炒都无法消除。
所以,吃木耳只要泡软了就可以下锅。一旦泡发时间超过2小时,就需要冷藏起来,不然容易滋生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