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散步那可是一项绝佳的运动,不费啥大体力,还能活络筋骨、锻炼身体,对于咱中老年人,尤其是腿脚不太灵便的老友们,简直就是 “天赐良策”。
不过之前就听邻居说过,有个大爷,平日里可勤快了,天天一大早就出去遛弯,结果有次,竟然在散步途中晕倒了!这可把大伙吓坏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今天就来跟大伙说说,上了年纪以后,咱可得悠着点,有 3 个时间点,宁可在家舒舒服服躺着,也千万别出去散步!
01
3个时间不建议散步
● 饭后立马散步
好多人都觉得,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可这对于 70 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未必是好事儿。您想啊,刚吃完饭,咱的脾胃正忙着消化食物呢,这时候血液都集中在肠胃这儿。要是您立马就出去散步,气血就得分一部分到四肢,脾胃那儿的 “兵力” 就不足啦,消化功能就会受影响。
长此以往,脾胃功能受损,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营养吸收不了,身体可不就越来越差了嘛!所以啊,饭后至少得歇个半小时到一小时,让脾胃安安心心地工作,之后再慢悠悠地出门溜达溜达。
● 清晨空腹时散步
咱们经过一整晚的睡眠,咱身体里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血糖水平正低着呢。这时候要是出去散步,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很容易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上面说的那位大爷,说不定就是这个原因晕倒的。
而且早上气温相对较低,血管容易收缩,咱老年人血管弹性本就不如年轻人,这一收缩,血压也容易升高,给心脑血管带来不小的压力。所以啊,早上起床后,先喝杯温水润润喉,再吃点易消化的食物,等个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出去享受清晨的美好时光。
● 夜晚光线不好时散步
夜幕降临,路上光线暗,咱老年人眼神儿又不太好,这时候出去散步,磕着碰着可就麻烦了。一不小心摔一跤,对于骨质疏松的老人来说,那后果不堪设想,骨折可不是闹着玩的。老话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咱可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去冒险。而且晚上人体阳气收敛,阴气渐盛,从中医角度讲,这个时候不太适合在户外运动。
说到这儿啊,您可别以为芹姐不让大家活动筋骨。咱们中医最讲究"动静相宜",关键是要会"挑时辰、讲方法"。且听芹姐给您支几招:
02
散步需注意
● 缓步徐行似云游
咱们这把年纪可别学年轻人竞走,要像云彩飘过天空那样悠然。脚尖先落地,脚跟再轻放,每一步都踩出"涌泉穴"的生气。芹姐教您个口诀:"百会上顶天,涌泉下生根,双手摆钟摆,笑看云卷舒"。
● 避风如避箭
老话讲"神仙也怕脑后风",咱们散步要选背风向阳处。天冷记得围条薄围巾,护住大椎穴;三伏天也别贪凉快,随身带件薄外套,这叫做"春捂秋冻,老来无病"。
● 量力而行莫逞强
咱们中医讲"过犹不及",每天走个三五千步足矣。要是走到微微出汗、说话不喘的程度,那就是恰到好处。可千万别跟老伙计们较劲,非要走个万八千步——您当这是赶集呢?
避开这 3 个不好的散步时间,掌握正确的散步方法,让散步真正成为咱们养生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