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冷不冷,就看霜降”!23日霜降,有4大特点,早知早准备!

2025-10-22花好月圆时光

老话说,“三九冷不冷,就看霜降”,10月23日,我们将迎来,霜降节气。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不仅标志着,寒凉加深,更预示着寒冬的前奏,其四大特点,更是指引人们,备冬的“自然密码”。

 

气候骤变,是霜降最鲜明的特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冷空气频繁南下,昼夜温差陡然拉大,夜间地表温度,常降至零度以下,水汽凝华成霜 。

民间“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的说法,正是对霜形成条件的生动总结。更关键的是,霜降天气直接关联冬季冷暖。

若霜降晴暖无雾,往往意味着三九严寒;若阴雨有霜,则可能是暖冬征兆,这正是农谚的智慧所在。

 

物候更迭,是霜降的第二大特点。古人将其分为三候:

一候豺祭兽,豺狼捕猎后堆置猎物如祭祀,彰显万物感恩天性;二候草木黄落,西风漫卷中树叶凋零,草木敛精蓄锐;

三候蛰虫咸俯,昆虫蜷居洞穴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 。这三重变化,勾勒出大自然从丰收到休眠的过渡轨迹。

 

农事繁忙,是霜降的第三大特点。北方“晚麦不过霜降”,华北地区,忙着收获大白菜,田间秸秆,需及时清理以防病虫害;

南方正值“三秋”大忙,晚稻收割、冬麦播种、油菜移栽同步进行 。

农人们更需警惕,“黑霜”危害。这种无冰晶的霜冻,会悄然破坏植物细胞,需通过灌溉、烟熏等方式防范冻害。

 

习俗养生,是霜降的第四大特点。“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深入人心,北方煲羊肉、南方食鸭肉,山东拔萝卜、闽南进补品,皆为滋阴御寒之举 。

赏菊登高是文人雅事,摞霜桑叶入,药则显民间智慧,壮族霜降节的“糍那”美食,与广东“送芋鬼”习俗,更让节气充满人文温度 。霜降如信使,携寒而来亦携讯而至。

读懂这四大特点,备好御寒衣物,理顺农事节奏,顺应时节养生,便能在与自然的默契相处中,从容迎接冬日到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