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退休老人突然辞世,而在银行仍有存款时,家人该如何处理呢?当没有密码、老人的身份证已注销或遗失,且没有遗嘱时,该如何取出存款呢?下面为您提供实用指南。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去年,一位退休大爷不幸离世,身份证也被注销。然而,他突然想起自己在银行有一笔为期3年的定期存款,总额为20万元。由于存款未到期,无法直接取出。但幸运的是,家人知道密码。然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需在取款机上几次取出这笔钱。然而,这是错误的。他的家人不得不费尽周折,开具各种证明文件,最后才成功取出存款,还花费了4000多元的手续费。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本文的建议,家人无需这样费劲,也无需支付额外的手续费。正确的做法是,在老人健在时,提前与家人约定存款分配意见,并在注销老人身份证之前或老人还能自行办理时,前往银行提取存款。这样既省心,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当然,还有一种“笨办法”,即取款机取出活期存款。如果余额超过五万元,切记不要在单日或单次取款超过五万元,也不要急于一次性取出全部存款。可以每天取出一定金额,比如几千元或一两万元,分批次取出。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无需支付额外手续费,因为从2021年7月底开始,银行已免除或大幅降低取现手续费。
第二种情况是,退休人员有一笔定期存款,但尚未到期,无法提取。这种情况比较棘手。即使家人知道密码,也无法取出存款。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以下是两种解决方式:
1)等待:如果是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还未到期,则只能等待。等到存款到期日,再分批小额提取。如果是卡存款,操作相对简单。如果是纸质存折,则需要分批取出,每次不要超过5万元,并且需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2)急需用钱:如果需要提取存款,只能按规定程序办理。需要提供死亡证明、公证处公证等必要材料,然后前往银行办理定期存款的遗产继承手续。这个过程比较繁琐,还需要支付约2%的手续费。操作依据是银行的《储蓄管理条例》。当存款客户去世且存款达到一定金额时,存款将转为遗产,必须办理规定的手续才能取出。
如果家人不知道密码,通常还需要携带死亡证明和与老人之间的关系证明(如户口本等)前往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开具证明。然后,再到公证处进行公证,最后前往银行柜台办理提取手续。因此,未知密码的情况比较麻烦。
有网友问,如果老人去世,家人忘记或根本不知道有存款,会怎么样?存款会被清零吗?答案是否定的。存款仍然受到保护,利息会继续计算增长。但请注意,如果存款到期后未办理转存手续,存款将从定期变为活期,随后的利率将会降低。活期存款的利息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除非存款金额巨大,否则小额存款可能在多年后变为零,因为逐渐被各种费用所消耗。
因此,退休人员为了避免麻烦,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年纪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退休人员,可以将存款分配意见、遗嘱和最后的心愿写在一本笔记本中,然后在自己临终之时,当面告知所有家人。大家一起打开笔记本,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也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圆满完成遗愿,不留任何遗憾。
2)在生前,不要过于节俭,该花钱时就花。毕竟,财富不能带到天堂。人离开了,钱还在银行,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悲哀。最后,分享一个让我深感震撼的存款故事:著名企业家“经营之神”王永庆的真实案例。从2001年开始,王永庆在百慕大和美国建立了5个信托基金,据说总资产达2600亿。此外,据说他在瑞士银行存有300亿现金。然而,王永庆在国外工作劳累时突然辞世。然而,瑞士银行极其保密,即使对用户的子女也不会提供任何资料。王永庆的子女发现了这些财富,却无法取回。他们既无法获得5个海外信托基金的资产所有权,只能享受分红权,也无法获得300亿现金。这个真实故事令人深思,让人反思金钱、亲情、生活和人生之间的关系。
最后,祝愿大家健康长寿。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点赞、评论、转发,并记得关注我。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