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叔叔牙痛当成上火,突发心梗!医生:疼痛会 “说谎”

2025-03-18岁月如流人生

身体的疼痛,是一种信号,但这个信号并不总是准确的。

有些疼痛看起来和病因很接近,比如胃疼是胃病、关节疼是关节炎,可有些疼痛却是“伪装者”,它们的真正来源,可能远比想象的更严重。

心脏病就是最典型的“伪装大师”,它的疼痛并不一定出现在胸口,而是会“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牙齿、下巴、脖子,甚至肩膀、手臂,误导患者以为只是普通的局部不适,结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心梗的发生并不总是突如其来,很多时候,它会提前“预警”,只是这些信号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研究发现,约70%的心梗患者,在发作前几天到几周内,都会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比如牙疼、肩膀疼、上腹部不适等,但因为这些疼痛短暂、间歇性发作,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往往只是简单地吃点止痛药或者忍一忍,等到真正发病时,往往已经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牙疼和心梗的关系,其实和心脏的神经分布有关。

心脏和下颌、牙齿的神经在大脑中的投射区域是重叠的,这意味着,当心脏缺血时,大脑可能会误判,把疼痛信号“投射”到牙齿或下颌,而真正的心脏问题被隐藏起来

很多心梗患者发病前,会觉得牙齿莫名其妙地酸痛,甚至半边脸都有不适感,但牙医检查后却发现牙齿并没有问题,这种“无缘无故”的牙疼,可能就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不仅仅是牙疼,很多心梗患者在发病前,还可能会出现其他“误导性”疼痛,比如上背部酸痛、肩膀疼、手臂发麻,这些症状往往和颈椎病、肩周炎非常相似,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是长时间久坐、睡姿不对引起的肌肉劳损,根本不会联想到是心脏的问题。

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约30%的心梗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肩膀或者手臂疼痛,但超过一半的人选择忍耐或者自己按摩、贴膏药,直到病情加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些人心梗前还会感觉胃部不适,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这种情况特别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或者消化不良。

心脏和胃的位置接近,心脏供血不足时,迷走神经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胃部产生反应,让人感觉到恶心、腹胀、烧心。

研究发现,大约20%的心梗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过类似胃病的症状,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本身较弱,更容易误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炎、消化不良,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一些心梗患者在发病前,还会觉得脖子紧绷、嗓子发闷,甚至有一种“喉咙被堵住”的感觉,但因为没有明显的胸痛,他们往往会以为是嗓子发炎或者感冒初期。

事实上,这种咽喉部的不适,可能是心脏缺血导致的“放射痛”。

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频繁出现喉咙不适,但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就需要警惕是否是心脏问题,特别是如果伴随有头晕、出汗、气短等情况,更要尽快就医检查。

心梗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血管问题逐渐积累。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这些慢性病会让血管内壁变得脆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最终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如果一个人长期有高血压或者血脂异常,但没有定期检查,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心脏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引发急性心梗。

研究发现,长期吸烟的人,心梗的发生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3倍以上。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增加血压负担,同时促进动脉硬化,加速血管堵塞的过程。

长期吸烟还会降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让心脏供氧不足,进一步加大心梗的风险。

熬夜和过度劳累,也是让心脏负担加重的重要因素。

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导致心肌缺血。

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出48%,而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中年男性,心梗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1.7倍。

除了生活习惯,心理压力也是心梗的重要诱因。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会让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升高,增加血管的负担,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梗的发生风险。

研究显示,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职场人群,心梗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出41%。

那么,如果已经出现了牙疼、肩膀痛、胃部不适等症状,但没有明确的胸痛,该如何判断这些疼痛是否与心脏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降低心梗的风险?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