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萌动,正是调理身体的好时节!此时气温渐渐变暖,但早晚温差比较大,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睡不安稳。其实,只要每天花上几分钟拍拍身体的关键部位,就能让气血“活”起来,晚上睡得更踏实。今天教大家三个简单易学的拍打方法,在家就能轻松操作,坚持一周,身体会悄悄给你惊喜!
位置:
从腋窝到手腕内侧,沿着手臂内侧中线(心包经)和后缘(心经)。
作用:
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甚至失眠多梦。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气不畅会导致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拍打手臂内侧的心包经和心经,能帮助疏通心气,缓解焦虑,特别适合白天压力大、晚上辗转反侧的人。
《黄帝内经》记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包经不通,就容易出现血管不通,血液不干净,血液不能在全身正常运转,可能出现很多身体和精神的疾病。
具体方法:
右手掌心微微拱起呈空心状,从左侧腋窝开始,沿着手臂内侧中线(心包经)轻柔拍打至手腕;
换左手拍打右侧手臂,每侧重复5-10次;
重点拍打肘窝内侧的“曲泽穴”(肘横纹中点),此处是心包经要穴,轻轻敲打30秒,有助于缓解心悸、胸闷等情况。
每天睡前拍打效果最佳,搭配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放松效果很好~
位置:
从臀部外侧的“环跳穴”到膝盖外侧,沿裤缝线走向(胆经)。
作用:
春季肝气升发,若肝胆郁热,容易口苦、偏头痛,甚至影响睡眠质量。胆经贯穿下肢外侧,拍打此处能疏通肝胆之气,帮助身体排出“火气”。同时,久坐人群常有的下肢水肿、发凉问题,也能通过拍打胆经改善。
很多人白天久坐办公,晚上总觉得双腿沉重,睡前拍打胆经,既能放松肌肉,又能促进代谢,让身体“轻装上阵”入眠。
具体方法:
中医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下午3-5点是膀胱经活跃时段,如果此时敲打胆经可事半功倍。
图源:《图解穴位按摩治百病》
位置:
脚掌前1/3凹陷处(蜷足时足心最凹点)。
作用:
脚底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而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春季阳气上升,阴虚体质的人容易“虚火上浮”,出现失眠、多梦、脚心发热。拍打涌泉穴能引火下行,有助于补肾气、安神志,尤其适合更年期潮热、半夜易醒的人群。
具体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足患者,泡脚应谨慎。
图源:《图解穴位按摩治百病》
想要让这些经络穴位的拍打效果最大化,还可以适当结合日常习惯:
1、饮食调养:
晚餐避免油腻辛辣,推荐小米百合粥(小米含色氨酸,助眠安神)。
2、作息调整:
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顺应春季“夜卧早起”的养生规律;
3、情绪管理:
天气好的白天可以适当晒太阳,有助于促进血清素分泌(夜间转化为助眠的褪黑素);
养生不是多么复杂的事,关键在坚持。这三个拍打动作,看电视时、午休间隙都能做。就像疏通水管一样,每天给身体“通一通”,气血顺畅了,睡眠自然好。这个春天,不妨从今天开始,拍一拍、揉一揉,把积累的疲劳“拍散”,把安稳的好觉“拍”回来!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