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陵墓出土,专家打开棺椁后发现,千年前的“传言”或被证实

2025-06-16快乐宝贝岁月

在繁荣昌盛的大唐王朝,有两个女人名声在外,流传千年,一个是武则天,另一个就是杨贵妃。

公元735年,17岁的杨玉环被选为唐玄宗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两人成婚5年后,唐玄宗到骊山温泉宫游玩时,被杨玉环回眸一笑的天姿国色吸引,念念不忘。

终于在杨贵妃27岁那年,唐玄宗心愿达成,正式册立杨玉环为杨贵妃。

5年后,安禄山叛变,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西逃,西逃途中不得已命人将心爱的女人勒死在马嵬坡。

然而,陵墓出土那一刻,人们发现千年前的传言并不虚。

那么杨玉环是如何一朝飞升成为王妃,从王妃变成贵妃,受尽宠爱,又是如何死在马嵬坡的呢?

一、 一朝选在君王侧

杨贵妃,名玉环,是弘农杨氏的后裔,高祖父是隋朝名臣杨汪,父亲杨玄琰乃蜀州司户,一个七品小官。

杨玉环10岁左右上,父母双亡,被时任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接到洛阳抚养,在洛阳她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旧唐书》中记载: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公元735年,唐玄宗在洛阳为十八子李瑁举行了选妃大典,17岁的杨玉环以其望族出身和惊艳才貌,在众多少女中脱颖而出,成了寿王妃。

杨玉环入宫不久,寿王的母亲武惠妃依仗玄宗宠爱,与宰相李林甫联手,为儿子李瑁夺取太子之位。

两人设计除掉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李林甫便多次奏请玄宗立寿王为太子,但玄宗一直没同意。

后来,武惠妃因为良心不安,患上心病,没多久便病逝了。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改立忠王李亨为太子,寿王的地位一落千丈。

玄宗后宫佳丽三千却尤宠武惠妃,武惠妃一死,玄宗伤心欲绝,郁郁寡欢,身为心腹的高力士看不下去,便为玄宗物色了一个人来替他抚平伤口。

这个人就是杨玉环。

公元740年,杨玉环在高力士安排下前往骊山温泉宫,在那里与李隆基相会,之后两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便拉开了序幕。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写:春寒御赐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那一年,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

可李隆基再喜欢,杨玉环还是他的儿媳呀!那么要如何能把儿媳变成他的宠妃呢?

二、 儿媳变宠妃

经过华清池一夜,玄宗决意与杨玉环长相厮守,但碍于是儿媳没法直接娶,就想了个妙计。

为杨玉环在大明宫中特意整了座道观,让她“出家”当道士。

之后,杨玉环穿上道袍成了道士“太真”,以道士之身自由出入宫禁,随侍玄宗左右,两人就这样暗度陈仓。

这样的日子两人过了5年。

公元745年,杨玉环脱下了道袍,穿上了嫔妃的衣服,再次戴上金钗玉簪,从道士变成了娘子,又从娘子变成了贵妃。

而在这之前玄宗已经给儿子李瑁重新选了一位王妃。

所谓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杨玉环成为贵妃后,杨氏一族也从此飞黄腾达。

杨玉环的父亲被追赠太尉、齐国公,母亲被封凉国夫人,叔父杨玄珪被封为光禄卿,哥哥杨恬成鸿胪卿,堂兄杨锜任侍御卿,同时娶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就连她身为小吏的远房堂兄杨钊也被玄宗重用。

当然,这个杨钊也就是后来的杨国忠。

而杨玉环的三个姐姐也因为妹妹的得宠,均被玄宗宠幸,并分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好奇,当初抚养杨玉环的叔父为何没有封赏呢?

那是因为玄宗当时将杨玉环立为寿王妃时,诏书上写的就是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之长女,公公娶儿媳这件事总归要淡化,这才没有封赏杨玄璬。

三、 旋转如风的胖子

自打杨玉环成为杨贵妃,而整个杨家从此成为大唐权势煊赫的世家大族,但凡杨家人谁有请托,各地刺史,没有不当成圣旨办的。

《旧唐书》中记载: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

可以说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不仅如此,宫中专门为杨贵妃织造衣物以及刺绣的人,就700多人,专门为她打造首饰器物的匠人也有100人。

生于蜀地的贵妃喜欢吃荔枝,李隆基就命人从岭南,一站一站接力,片刻不停地运到长安。

杜牧笔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及马伯庸所写的《长安的荔枝》说的就是这件事。

然而,纵然玄宗尤宠杨玉环,但后宫佳丽三千,玄宗偶尔也会对别的妃嫔生出好感,身为女子的杨玉环就会吃醋,这一吃醋就什么话都会说出来,冒犯龙颜。

杨贵妃因此被玄宗送出宫两次,但每一次都是送出去后,又想念了,再派人接回宫。

也许,开始的时候,玄宗贪恋杨玉环年轻貌美,杨玉环敬畏天子威严,但随着日积月累的相处,两个人又都对艺术有着共同的热爱,慢慢地就真的成了爱情。

就在玄宗与杨贵妃朝夕相处,爱意正浓时,胡人安禄山来了,纵然300多斤重,却擅跳胡璇舞,舞起来也能“旋转如风”,因为这个原因玄宗对他很是喜欢,加上安禄山千方百计表忠心,玄宗对他重用不疑。

纵然朝中时有大臣上表提示玄宗,安禄山有谋逆之心,但玄宗不信,他甚至同意安禄山的请求,让他认杨贵妃为义母。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四、 马嵬坡下泥土中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诛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之后迅速南下攻陷洛阳称帝,继而攻破潼关,直指长安。

玄宗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带着太子、杨贵妃以及杨国忠等人逃亡蜀地。

然而,没想到的是,玄宗一行人逃到马嵬驿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将士们突然哗变,他们皆认为是杨国忠这个罪魁祸首导致了安禄山叛变,一激动就将杨国忠父子诛杀了。

《资治通鉴》中记载: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玄宗得知后,立马出来安抚众将士,没成想将士们竟大喊杨国忠谋反,陈玄礼一句: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将矛头指向了杨贵妃。

玄宗听都这句,顿觉天旋地转,不知如何是好,好半天才毫无气力地说了句:朕当自处之。

可这一句并不足以平民愤,将士们听后将驿站围得水泄不通,非要玄宗有个交代。

随行的韦谔则磕头请奏:众怒难犯,愿陛下速决呀!

玄宗不忍心,他辩解说贵妃久居深宫,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资治通鉴》中记载:高力士劝玄宗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

高力士的意思是,这压根不是贵妃知不知道有没有参与的事,而是将士们铁了心要杀贵妃呀!

其实,高力士是想告诉玄宗,情势危急,您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玄宗没办法,只能忍痛下令弑杀爱妃。。

《资治通鉴》中记载: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玄宗放在心上宠的杨贵妃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五、 不见玉颜空死处

杨贵妃死后,仅用紫褥包裹尸体,连一口棺材都没有。

《唐国史补》中记载: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杨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这里明确记载说,杨贵妃死后,马嵬一店主拾到了贵妃的锦袜,并借着这个锦袜获益不少。

转年,唐玄宗回鸾,此时他已成了太上皇,尽管心中万分悲痛,但还是下令将贵妃遗体改葬。

然而,当人们小心翼翼开启坟墓时,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那就是墓中只有香囊依旧。

《旧唐书》记载:肌肤已坏,惟胸前香囊犹存。

其实,按常理,香囊应比肌肤更容易腐烂,于是有人怀疑贵妃墓中埋的可能不是杨贵妃。

白居易《长恨歌》中那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更加深了人们的怀疑。

因此,有野史记载说,马嵬坡哗变混乱时,杨贵妃的亲信们想出了个偷梁换柱的计策。

他们找了个长相与杨贵妃相似的宫女,让她穿上杨贵妃的衣服,代替她接受缢杀,而真正的杨贵妃则被掩护着逃离了马嵬坡,东渡日本,在日本九谷町九津度过余生。

因此,关于杨贵妃的死地,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死在马嵬驿,一种是死在日本。

这两种说法也都有佐证。

六、 杨贵妃究竟葬于何处

在今天陕西兴平马嵬镇有一座杨贵妃墓。

因为语文课本中《长恨歌》的关系,我对这个22岁跟56岁的男人生出爱情的杨玉环很是好奇,便特意跑去看了看。

那是一半坡上的小陵园,大门顶额上横书“唐杨氏贵妃之墓”,进入园内,正面是一座三间仿古式的献殿,献殿后面就是高3米的坟冢,坟冢四周砌着青砖。

之所以砌青砖,是因为当地曾传说,妇女若用贵妃墓上的土擦脸,可以去黑斑,使脸细腻白嫩,墓土也被称为“贵妃粉”,因此常有远近夫人争相以土擦脸,以致墓堆越来越小,后来为了保护坟墓只好砌上青砖。

杨贵妃墓的后半坡上的亭边,是一尊高约3米的杨贵妃汉白玉站像。

后来,在四川崇州市三郎镇风水俱佳的翠围山,也发现了一座杨贵妃墓,曾有盗墓者从中带出唐代五爪金龙黄袍和五彩凤凰二马裙。

据说这座杨贵妃墓在三郎镇南面,墓北正对长安,而三郎是杨贵妃对玄宗的称呼。

不过这也只是印证了《资治通鉴》中所载的玄宗迁葬之说。

除此之外,在日本山口县大津郡的久津渔村二尊院中,也有一座杨贵妃墓。

1963年,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家谱,煞有介事地称自己是杨贵妃后人,就连影星山口百惠也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

基于以上的说法,史学界对于杨贵妃死后葬地仍有不同的声音,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杨贵妃东渡至久津,至少这个结局会比死在马嵬坡的结局好一点。

结语:

所谓君王城山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安史之乱的锅被唐朝的男人们甩给了深宫中的杨玉环,她何错之有呢?她不过是长得美,她什么也没做。

想当年她被拖出去的时候,心中大抵相当委屈,白居易那句“宛转蛾眉马前死”写的也算真切。

那么,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