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最初用于退烧,后来发现其在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作为常见的降脂药物,能抑制胆固醇合成、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进展,减少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然而,这两种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人,三高人群及心血管系统不好的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适用。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长期服用小剂量(75~100 毫克,常用 100 毫克)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肠道反应,严重时会损害胃黏膜,甚至导致消化性溃疡及出血,还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皮肤软组织瘀斑、牙龈出血等。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人,若无禁忌症和不耐受,仍需服用,因其益处大于出血风险。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发挥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出现肝酶升高等肝毒性、肌肉酶升高等肌肉毒性,还可能引起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其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益处远大于风险。因此,服用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
(一)明确自身情况是否真的需要服用
尽管这两种药物常被视为“最佳伴侣”,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需综合考虑出血风险,若风险较高且无法通过其他措施降低,应在血压控制在 140mmHg 以下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的选择应基于症状和潜在的危害、副作用,而非盲目服用。
(二)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服用这两种药物需遵循医生要求,不能随意服用。以阿托伐他汀为例,通常服用 4 周后应检查 LDL 胆固醇水平是否降至正常,若达标,可每隔半年或一年复查血脂以确定药物有效性。
(三)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的人要注意控制不良反应风险,确保药物安全。常见不良反应如头痛、胃肠道不适,尤其要关注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血糖升高等。服药 4 周后应同时检查血脂、转氨酶和血糖水平,若出现严重出血等情况应停止服用。
(四)重视生活护理
不能仅依赖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要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戒烟戒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
除了正确服用药物和避免错误,做好以下几点对保护心血管系统也十分重要。
(一)注意保暖
寒冷天气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易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尤其中老年人群,要重视身体保暖,避免受凉。
(二)合理饮食
不良饮食易导致心血管疾病,中老年人应调整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多吃有助于疏通和软化血管的蔬果,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控制体重。
(三)加强锻炼
中老年人应坚持体育锻炼,选择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度的有氧运动,改善体质,加速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四)保持充足睡眠
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晨起喝一杯温水稀释血液。
(五)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发现不合格指标及时休养,切勿等到疾病发作才就医。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