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教养,就是和颜悦色(深度好文)

2025-03-24宁静如水人生

一个人,可以佯装一切,却无法佯装教养。

教养,是一个人从骨子里透出的气质,藏不住,也装不来。

古人说,君子有九思,和颜悦色占其三:“色思温,貌思恭,忿思难。”

脸色温和,不严厉;容貌谦恭,不倨傲;忿而不怒,不冲动。

所谓教养,就是言行得当,让每个人都很舒服,如月之光华,明亮且柔和。

和颜悦色待人,是人最大的教养。

-1-
对陌生人和颜悦色,是礼

有人曾经提出这样一个疑问:

为何要了解一个人对陌生人的态度呢?

因为陌生人与我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我们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可能出于智商和情商的考量,而对陌生人的态度则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

一个人在面对与自己相关的人时,可能会刻意伪装自己。

但在面对陌生人时,那种最真实的人品和教养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开学季时,有位新生请一位老人帮忙看管行李,老人爽快地答应了,并嘱咐他快去快回。

新生直到午后才回来,老人没有多说什么,就离开了。

到了开学典礼上,新生才发现,那位老人竟然是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先生。

人与人之间,第一次相遇时都是陌生人。

因为陌生,所以可能会觉得可以随心所欲,不必拘泥于礼节,毕竟可能只此一面,再无交集。

但正是在陌生人面前,和颜悦色的态度才是最真实的教养,是懂得礼仪的表现。

和颜悦色,是当服务员不小心洒了汤汁,道歉时,顾客微笑着说“没关系”;

是农民工蹭掉脚上的泥泞,扭捏地上车时,司机热情地欢迎;

是小朋友写下字条,提醒保洁阿姨垃圾桶里有碎玻璃,要小心。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对待他人温柔的人,也值得被温柔以待。

对待陌生人,我们应该和颜悦色,推己及人,懂得尊重,这样才能既有礼又有情。

-2-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

周国平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能克服这种本能,则是教养的体现。”

我们对父母之所以容易挑剔,是因为深知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离开我们,他们给予的爱无私且坚定,这让我们有时变得肆无忌惮。

《论语》中,子夏曾向孔子请教何为孝,孔子答道:“色难!”意思是说,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不给父母摆脸色看,便是孝。

父母不是用来承接我们坏情绪的垃圾桶,关系的亲近更不是我们随意发脾气的借口。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尊重、安慰和关怀。

孝顺若没有了和颜悦色,那都只是表面功夫。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回忆母亲,他因双腿瘫痪而喜怒无常,每次发脾气时,母亲都只能躲在屋外,远远地看着他,心中满是痛苦。

直到母亲因肝癌晚期,口吐鲜血倒下,心中牵挂的仍是儿子。

史铁生这才恍然大悟,“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总是加倍的。”他后悔曾对母亲发了太多脾气。

孝养父母的身体固然重要,但孝养父母的心灵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应该多给父母一些笑脸,少一些抱怨,多一份感恩,添一份温暖。

孝顺父母,就应当和颜悦色,让他们感受到开心和快乐。

-3-
对爱人和颜悦色,是爱

古诗云:“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爱人,是一个读起来,都让人心下一暖的字眼。

既然“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就要把柔情似水付与对方。

和颜悦色,是最深刻的教养,最美丽的浪漫。

生活琐屑,家长里短,在一起生活久了,彼此之间分歧难免。

爱,是解决分歧最好的答案。

两口子吵架,每次先生吵不过,就出去溜达,顺便买菜回家做饭,妻子觉得他又好气又好笑。

先生知道妻子,对美食毫无抵抗力,苦练了自己的厨艺。

于是每次只要一吵架,他就下厨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一顿饭的功夫,气也就消了。

有矛盾不要紧,和颜悦色,哄对方开心,矛盾也能变成感情的润滑剂。

感情里,不妨学会示弱,老子曰:“柔弱胜刚强。”

争强好胜,胜即是败,以刚对刚,两败俱伤。

爱,是体贴,是在乎,有教养的人,一定会让对方看到最好的自己。

和颜悦色,留一个好心情,给爱人,也是给自己。

古来教养出高贵,没有教养成下流。

和颜悦色,是对陌生人有礼,对父母尽孝,对爱人示爱。

有教养的人,总是和颜悦色,让人如沐春风。

余生漫漫,做个和颜悦色的人,才能被命运温柔以待。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