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不像成语的成语,读懂三个算你厉害!

2025-01-29温情岁月常在

10个与众不同的成语,看懂三个算你厉害!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几个字的组合,能够传递出丰富的含义和故事。有些成语看起来与成语的形式相去甚远,但它们却是真正的成语,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背后的故事吧!

博士买驴:文章长篇累牍,却说不到点子上

博士买驴这个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故事发生在古代,那时候博士是一个官职。有一个自负的读书人自称为博士,他总是卖弄自己的学问,傲慢自大。一天,这位自称博士的人去集市上买驴,付钱后要求卖驴的人写个凭证。卖驴的人不识字,于是让他代写。这位自称博士的人写了三大张纸,满篇都是空话,甚至连驴字都没有提到。这个故事传开后,有人编了一句话:“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这句话用来讽刺那些写文章长篇累牍,却说不到点子上的人。

瘦羊博士:能克己让人的人

瘦羊博士这个成语出自《东观汉记》。汉朝时,太学里的教师被称为博士。每年腊月十三,光武帝会赏赐每位博士一只羊。有一年,羊赏赐下来,博士们不知道如何公平地分配,因为羊有肥有瘦,大小不等。博士们争论不休,而甄宇却径直走到羊群中,挑了一头最瘦的羊,牵走了。其他博士看到后都很尴尬。甄宇的行为被传为美谈,后来光武帝知道了这件事,视察太学时特意询问:“瘦羊博士在哪里呀?”瘦羊博士成为了形容一个能够克己让人的人的成语。

蛤蟆夜哭:毫无根据地诬陷好人

蛤蟆夜哭这个成语出自苏东坡的《艾子杂说》。故事发生在艾子乘船航行的一天,晚上停泊在一个海岛上。半夜,他听见水底下有人哭泣,并且还好像在说话。他仔细倾听,发现有两个声音。一个人说:“昨天龙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我是鼍(tuó),很害怕被杀头所以才哭。”另一个人说:“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害怕龙王追究我当蝌蚪的事情啊!”蛤蟆夜哭这个成语形容毫无根据地诬陷好人。

令人喷饭:十分可笑

令人喷饭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苏轼的一篇散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散文中,苏轼描述了自己和表兄弟文与可的趣事。有一次,文与可在山谷中游玩,晚上吃烧笋,他打开苏轼写给他的诗,不禁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出来。从此,“喷饭满案”成为了苏轼相关的成语。在后来的使用中,逐渐演变成了“令人喷饭”,用来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药店飞龙:人瘦骨嶙峋

药店飞龙这个成语出自南朝乐府《读曲歌》中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因为终日思念夫君而瘦得像是落入药店的飞龙,只剩下一副骨架。药店飞龙中的“飞龙”指的是中药龙骨,它是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药店飞龙用来比喻人瘦骨嶙峋。

读书种子:传承文化的读书人

读书种子这个成语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齐东野语•书种文种》。黄庭坚说,士大夫的子弟,千万不能让读书的种子断绝,读书的习惯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够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一龙一猪:高下判别极大

一龙一猪这个成语的故事与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关。韩愈给儿子韩符写了一首诗,勉励他用功读书。诗中写道,有两户人家各生了一个儿子,长相十分相似,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到了12岁左右,他们渐渐有了差异,30岁时一个成就非凡,像呼风唤雨的龙,而另一个却像蠢笨无能的猪,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韩愈问韩符:“你到底是想成为呼风唤雨的龙还是蠢笨无能的猪?”韩符听后开始努力读书,最终成为有用之人。一龙一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谈何容易: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谈何容易这个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曾多次上书提出关于朝政的建议和看法,但很多意见都没有被采纳。为了讽谏汉武帝,东方朔写了一篇《非有先生论》。文中虚构了一个故事,用“谈何容易”来表达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谈何容易用来比喻事情办起来,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吴牛喘月:过分疑心害怕

吴牛喘月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晋朝。有一个人叫满奋,他非常怕吹冷风。有一天,满奋进宫朝见晋武帝,看到宫殿的窗户是用透明琉璃做的,他担心窗户不够坚固,因此脸色苍白、浑身发抖。晋武帝注意到他的异常,询问原因。满奋诚实地回答。晋武帝听后大笑,说:“琉璃窗是不透风的,你放心吧。”满奋感到很尴尬,说:“我就像吴地的水牛一样,一看到月亮就吓得喘起气来。”吴牛喘月比喻一个人遇到事情后,过分疑心害怕,方寸大乱。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