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化名)是一位身材魁梧、体力很好的健身爱好者,但唯一的不良习惯是不爱喝水。他总是在健身后倾向于喝各种功能饮料,夏天出汗多时,更是经常喝奶茶、汽水等碳酸饮料。然而,一个月前的一次经历让大华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
在一次健身后,大华感到口渴,一下子灌下了一整瓶饮料。十几分钟后,他感到尿急,于是去了趟厕所。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尿液里有很多泡沫,颜色也很黄。虽然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因为自己喝水太少了。然而,之后的几天里,大华发现自己总是没有食欲,吃一两口就感到反胃,脸色也越来越差。家人非常担心,劝说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肾功能体检显示,他的肌酐值达到了正常数值的好几倍,说明肾功能出现了严重问题。
有些人喝水后不久就会有尿意,而另一些人喝水后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都不需要上厕所。那么喝水后立刻有尿意,是不是意味着肾脏有问题呢?
实际上,喝水后,水变为尿液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最短的时间只需要6-8分钟,而最长可能需要约120分钟。大多数情况下,水在人体内正常代谢需要30-45分钟,相当于上学一节课的时间。尿液会存储在膀胱中,而排尿间隔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膀胱容量较小、饮食偏咸、摄入过多饮料、气温较低、精神压力过大等等,都可能导致较快产生尿意。
有些人喝水后很久也没有尿意,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常运动、身体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汗液已经带走了一部分尿意。此外,习惯憋尿也可能导致喝水后没尿意。不过,也有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如心脏功能异常、肾脏功能下降等,都会减少尿意。因此,喝水后尿意频繁和不频繁,哪个更健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排尿间隔并不一定与肾脏健康有关,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体每天都需要小便,它是代谢的“废弃品”,也是我们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健康的小便次数应该在8次左右,每天排尿量约在1500毫升,尿液呈淡黄透亮是健康小便的标准。如果发现以下几种尿液异常,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
尿液中有大量泡沫,并且不容易挥发,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肾脏有天然的屏障,可以过滤血液中的大、中分子量蛋白质。一旦屏障功能受损,就可能导致过滤系统失效,蛋白质会流失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尿液呈现如牛奶般的颜色,或者含有大量结晶,可能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淋病等有关。
食用带有红色色素的果蔬时,可能会排出红色尿液。女性来例假期间也可能出现红色尿液。但如果排除了饮食或生理期的干扰,可能是疾病引起,如血红蛋白尿、肾性血尿等。
尿液接近酱油色,呈现棕褐色,可能是服用维生素B或黄连素引起。如果没有使用这些药物,尿液颜色较深,可能是胆结石、胆道阻塞、黄疸、肝炎等引起。
尿液浑浊,并且有沉淀物,可能是因为体内结石沉淀,需要警惕尿路感染或尿路结石。
大量饮水后,尿液中的尿素会稀释,排出的尿液透明。但如果排除了饮水影响,尿液无色,可能暗示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炎、尿崩症等。
人体的大约三分之二是水,喝水不仅可以满足身体对水分的需求,还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的钙、镁等离子:
1、润喉
水经过口腔,可以润喉,刺激唾液分泌,保护口腔健康。
2、促进消化
水进入消化系统,可以促进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刺激肠道蠕动。
3、促进血液循环
水进入血液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
4、促进肾脏功能
水进入肾脏形成尿液,可以再次过滤并重新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
有一项美国研究发现,每天喝水5杯的女性患结肠癌的几率比喝水少于2杯的女性降低了45%。而每天喝水4杯的男性患癌几率比每天喝水少于1杯的男性降低了32%。此外,喝水还与膀胱癌、前列腺癌、输尿管癌等风险升高有关。
喝水不足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循环不畅。对于那些本来就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人来说,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疾病。
身体缺水时,水分会被大肠吸收,导致胃肠蠕动力不足,大便干硬,排便不畅。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肾结石和尿路结石患者多有饮水少的习惯。饮水少导致体内废弃物无法及时排出,容易积累结晶。
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总水量约为2000-2500毫升,这个数量并不仅仅指饮水,也包括通过水果、蔬菜等方式摄入的水分。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饮用1500-1700毫升的水最适合。此外,在喝水时,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单次饮水量应控制在500毫升以内,以避免喝水过量引发应激反应。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