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中,炒瓜子作为一种常见的零食,几乎成了每个餐桌上的必备小吃,尤其是在聚会或者长时间看电视时,手里捧着一小盘炒瓜子,慢慢地吃着,似乎成了人们放松心情的一部分。
瓜子富含油脂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许多人认为它是一种健康的零食。
的确,瓜子本身有不少营养价值,如蛋白质、维生素E和矿物质等,但如果经常吃炒制过的瓜子,尤其是在大量食用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高血脂或者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它却可能成为“脂肪仓库”,给健康带来不小的隐患。
医生指出,虽然瓜子本身并非“罪魁祸首”,但炒制过的瓜子含有大量的脂肪,且常常添加了不少盐分和调料,摄入过多会导致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高,进而增加高血脂的风险,影响心血管健康。
特别是一些高血脂患者,长期食用炒瓜子,可能会导致血脂更加失调,进而增加患上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爱吃瓜子的中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如何正确食用瓜子,以减少因不当食用带来的健康问题。
对于如何净化血液中的脂肪、降低高血脂的风险,医生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整建议。
若能遵循这些“吃”和“不吃”的原则,可以帮助减缓血脂升高,改善心血管健康。
第一点,控制炒瓜子的食用量。
炒瓜子本身并非不可食用,但问题在于它的高脂肪和高盐分含量,尤其是油炸的瓜子,脂肪含量更高。
对于有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来说,炒瓜子中的大量脂肪会被迅速吸收到体内,增加肝脏的负担,促进体内脂肪积聚,导致动脉硬化等问题。
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高脂肪的食物,特别是饱和脂肪,会增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而LDL被称为“坏胆固醇”,它会导致血管壁的脂肪堆积,增加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的风险。
200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布的研究表明,脂肪摄入过多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直接关系,尤其是炒制过的食物,其脂肪含量比未炒制的食物高出许多。
因此,为了避免因过量食用炒瓜子引发的高血脂问题,医生建议每次食用瓜子时应控制在适量范围,避免大规模、高频率地食用。
理想的食用量通常为每次15-20克,最好是当作零食偶尔享用,而非每餐必备。
第二点,选择适当的食用方式。
大多数人在吃瓜子时,往往选择炒制过的瓜子,认为它更加香脆可口,适合开怀畅吃。
但其实,食物的加工方式会大大影响它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烹调时加入的食用油。
食用油在高温下处理过后,会产生很多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不仅能让食物的热量和脂肪含量急剧上升,还可能产生致癌物质,因此长期食用炒制过的食物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医生建议,吃瓜子时,尽量选择生瓜子或经过轻微烘烤的瓜子,而不是炒制过的版本。
这样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油脂摄入,还能最大限度保留瓜子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富含的维生素E、镁、铁等对身体有益的成分。
此外,生瓜子的口感虽然没有炒瓜子那样香脆,但它更为天然,适量食用能对控制血脂和促进身体健康更为有利。
2020年,《营养学》期刊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生食或轻微烘烤的瓜子相较于炒制过的瓜子,其营养保持得更好,且对血脂的影响较小。
对于老年人群体,减少油脂的摄入,能够有效降低高血脂的发生几率。
第三点,减少食用高盐的食物。
炒瓜子很多时候都会加盐,而盐的过量摄入会对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长期食用高盐食物,尤其是经过过量调味的零食,不仅会增加身体对钠的摄入,还可能加重体内的水肿现象,增加肾脏负担,进而导致血压升高,最终形成“盐-高血压-高血脂”这一恶性循环。
2021年在《国际营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高盐饮食与高血脂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量的盐分会导致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钠,从而增加水分滞留,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问题。
对于有高血脂问题的人群来说,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盐和高钠食物,能够显著减缓血脂的升高,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医生建议,购买零食或调味品时,要尽量选择低盐、无盐或自制调料,避免购买过多含盐量过高的商品。
此外,对于那些喜欢吃辣味炒瓜子的人来说,过量的辣椒、香料也可能对肠胃和消化系统造成刺激,进而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特别是对于肠胃较弱的人群,辛辣食物容易加重胃酸分泌,导致胃部不适或胃炎的发作。
因此,吃瓜子时最好控制辛辣和调料的使用,选择简单、天然的味道,以减少不必要的肠胃负担。
除了注意食材的选用和加工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因素。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脂的人群来说,医生推荐配合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肪代谢。
合理的饮食搭配和定期运动能够有效减少脂肪积累,帮助调节血脂水平,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