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平时身体没什么明显不适,但眼睛却常常出现一些细微变化,比如干涩、模糊、跳动、视物变形等,觉得“年纪大了正常”。
在这里要提醒:眼睛是“五脏之精”所聚,很多内在的问题,往往会通过眼睛提前“报警”。尤其是以下4种眼部异常,若反复或长期出现,不能掉以轻心。
异常一:
眼干、发涩,视力模糊
不少人每天起床第一感觉就是眼干、眼涩,看东西模糊,这种情况若是偶尔发生没关系,但若长期持续,就要警惕肝阴不足或津液亏虚。
中医讲“肝开窍于目”“肝主藏血,目得血而能视”,如果肝血不足,眼睛就容易干涩、模糊,伴随头晕乏力、指甲脆弱、夜间视物差等表现。
老刘建议可适当多吃一些养肝明目的食物,如枸杞、黑芝麻、桑葚、决明子等,也可适当饮用菊花枸杞茶,有助于滋肝养血、缓解眼干。
异常二:
眼睑浮肿、眼圈发黑
很多中老年朋友早上起床照镜子时发现,眼皮肿、眼圈发黑,看起来“没睡好”的样子,但实际睡眠并不差。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多与脾虚湿盛或肾气亏虚有关。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无力,水湿运不出去,就容易聚集在眼睑周围,表现为眼泡浮肿;而肾主水、开窍于耳,与眼底循环也有关系,若肾阳不足,则可见眼圈发黑、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等症。
眼睑浮肿不是小事,尤其每天早上都浮肿,建议加强脾胃调理,可适当食用薏米、茯苓、山药、红小豆等健脾祛湿食物。
异常三:
眼皮跳动频繁,且无明显诱因
很多人都遇到过“眼皮跳”,有些人甚至迷信“左跳财右跳灾”。老刘告诉你,若眼皮偶尔跳动,多是疲劳所致,但如果眼皮长时间、频繁地跳,尤其伴有头晕、耳鸣、心慌等表现,则可能与肝风内动、气血不足有关。
中医讲“风动则跳”“肝风上扰则动”,常见于体虚、情绪波动大、长期用眼过度者。气血不足,神经兴奋性增强,也会导致眼皮不自觉跳动。
老刘建议:此类人群应减少情绪波动、规律作息,避免用眼过度,同时可用黄芪、当归、枣仁等益气养血安神药膳调理,必要时也应检查是否有眼部或神经方面的异常。
异常四:
视物变形、黑影飘动
视野中偶尔出现黑点、飞蚊、物体变形,有些人会以为是“眼花”,拖着不管。但这从中医来看,多与肝肾精亏、络脉不通有关。
尤其是长期熬夜、气血虚、肝肾不足者,眼底营养供应下降,出现视物变形、飞蚊等现象,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提示身体“供血、供养能力”可能出了问题。
老刘建议:这类情况应警惕肝肾亏损,建议补益肝肾、养血通络,可通过食用黑豆、山药、枸杞、熟地等食材日常调养。若变化频繁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眼底。
中老年人这样养眼防病
坚持午休,避免用眼过度,特别是看手机、电视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连续
少熬夜,护肝护眼,晚上11点前入睡是护肝明目的基本功
饮食均衡,多摄入养血养肝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枸杞、黑芝麻等
坚持按揉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每次按揉2-3分钟,促进局部气血流通。
眼睛虽小,却是身体健康的重要“风向标”。一旦出现干涩模糊、浮肿变黑、频繁跳动、飞蚊变形等问题,千万不要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