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凉,家住郊区的高兰,今年47岁,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尤其是她的高血脂问题让她总感觉头重脚轻。
这几天,她总是觉得四肢冰凉,心里也有些发慌。为了改善自己的状况,她决定每天晚上煲一锅老火汤,听说汤养人,还能滋补身体。
那天晚上,高兰端起一碗浓浓的老火汤,汤里浮着几块大大的肉块,香气扑鼻,她喝了一口,热乎乎的,胃里舒服多了。她接连几天都这样,每天喝上几碗汤。
夜里,高兰突然觉得头晕,紧接着一阵剧烈的恶心感袭来,她的双手握紧了沙发边缘,脸色煞白。
“不行了,我头好晕,快送我去医院!”她虚弱地对家人说。家人连忙把她送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情况非常不乐观——脑出血。
医生急匆匆地跟家属沟通:“她的血压非常高,再加上最近喝了太多油腻的老火汤,导致血脂升高,进一步诱发了脑出血。”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高兰最终还是没能挺过这一关。
一碗汤,真的这么危险吗?难道喝汤也能致命?
很多人都觉得老火汤滋补,但其实,这种煲了很久的汤对肾脏有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加入大量肉类的汤。
老火汤煲的时间越长,肉中的嘌呤就越多。而嘌呤在体内会转化为尿酸,尿酸过高,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肾结石、尿酸升高等问题。
特别是对于本身有高血压、肾脏问题或痛风倾向的人来说,老火汤并不适合。
很多家庭习惯一次煮一大锅汤,然后分几天喝,觉得不浪费,但实际上,隔夜的鱼汤、海鲜汤因为保存不当,容易产生细菌滋生,甚至还可能产生有害的亚硝酸盐。
长期喝这类汤,会对肾脏造成极大负担,增加患肾病的风险。
煲汤不当,甚至可能招来更严重的问题,像癌症这样的疾病也可能悄然而至。
很多人喜欢汤刚出锅就喝,觉得趁热喝才舒服。
但是,汤的温度过高,对食道黏膜的损伤非常大,特别是长期喝热汤,食道反复受伤修复,极易诱发食管癌。
汤煲得越久,肉类分解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质,人体长期吸收这种物质,可能会增加胃癌、食管癌的风险。汤煲的时间太长,并不是健康的选择。
除了煲汤的方式不当,很多人日常喝汤时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很多人觉得汤有营养,只喝汤,肉就扔掉了。其实,煲汤时,营养大多还留在肉里。
只喝汤不吃肉,不仅吸收不到肉中的营养,反而让身体负担加重。
有些人习惯把汤留到最后喝,认为可以帮助消化。
饭后喝汤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汤泡饭似乎很方便,但用汤泡饭会让人没有充分咀嚼,食物未经细致咀嚼就进入胃里,增加了胃的负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
尤其是老年人,牙齿功能退化,更需要细嚼慢咽。
大部分人认为骨头汤能补钙,这是个常见的误区。
骨头里的钙并不容易溶解到汤里,即便煮了很久,汤里的钙含量也非常有限。且骨头汤含脂肪和嘌呤较高,喝多了还会增加体内的代谢负担。
很多人认为喝汤是一种养生方式,尤其是冬天寒冷时,来一碗热乎乎的老火汤,既暖身又滋补。可不正确的煲汤方式和饮用习惯,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老火汤虽然香浓,但并非人人适合,尤其是高血脂、高血压、痛风、肾病患者,更要谨慎选择。
要想健康喝汤,既要选择合适的食材,也要避免过长时间煲煮。健康饮食,从细节做起,别让一碗汤成为健康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