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54岁的刘阿姨被诊断出患有高血脂,从那时起,她开始依赖他汀药物来控制血脂。然而,因为总是忘记按时服药,刘阿姨的血脂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A的含量经常偏高。
她的主治医生杨医生多次强调,按时服药对于他汀药物的疗效至关重要。根据JAMA的研究结果显示,不按时服药的患者(按时服药时间<50%)的死亡风险增加了30%,突发事件的概率也更高。
刘阿姨深感困扰:她并不想这样,但她的记性实在太差了,是否有一种不需要每天服用的降脂药呢?
天天不离药,似乎已成为高脂血症患者的常态。但是,如果告诉你有一种降脂药物只需要每6个月注射一次,你会有一种心动的感觉吗?
这并不是在忽悠你,因为新型的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正是拥有这种神奇的功能。
一、PCSK9抑制剂:21世纪的降脂利器
早在2003年,研究人员就发现了PCSK9基因的突变,这个基因可以显著增加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人们推测,抑制这个基因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着进一步的研究,PCSK9抑制剂应运而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PCSK9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阻止其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而PCSK9抑制剂可以阻止这一过程,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实验证明,使用PCSK9抑制剂可有效降低50%~70%的LDL-C含量。
目前市场上的PCSK9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已上市的两种短效制剂ilouzumab和alicizumab,只需每两周或每月注射一次。而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inclisiran可以每6个月注射一次,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被形象地称为“降血脂疫苗”。
二、为什么有了他汀还要开发PCSK9抑制剂?
1987年,第一种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在美国上市,从那时起,他汀药物一直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药物。然而,尽管他汀药物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许多耐受性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他汀药物可能引起肝脏损伤,因此这类患者无法使用他汀药物进行治疗。
所以,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绕过肝脏,同时降低血浆中LDL-C的水平呢?于是,PCSK9抑制剂应运而生。
一个纳入27,564名患者的心血管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唯一获批的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在他汀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59%的LDL-C水平,降低了15%的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了21%的卒中风险,降低了27%的心梗发生事件。
2018年11月,一项历时5年的PCSK9抑制剂临床试验在美国心脏学会的科学会议上发布。这项研究证明了依洛尤单抗在安全、有效、长期改善心血管预后方面的作用。
此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霍勇教授针对高危心血管患者进行了模型评估,发现接受PCSK9抑制剂治疗的高危/极高危患者每年可以避免大量的心血管事件,从而大幅减少医疗支出。
三、国内上市的PCSK9抑制剂有哪些?唯一的缺点是价格较高
对于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PCSK9抑制剂是一种新的福音。目前,全球仅有两种PCSK9抑制剂上市,分别是依洛尤单抗和阿利珠单抗,这两种药物都已经在中国上市。
依洛尤单抗是全球首款PCSK9抑制剂,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对于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并且目前尚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
阿利珠单抗相对于首款药物上市晚了两年,在临床试验中,该药物可针对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进行治疗。
尽管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显著,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它们的高售价。
以国内市场为例,依洛尤单抗的定价为1298元/支,按照每月注射一次的标准,年用药费用将达到46728元;而阿利珠单抗的定价更高,达到2320元/支,年用药费用高达55680元。相对于每年只需花费2000多元的他汀药物,PCSK9抑制剂在价格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这也让许多普通患者望而却步。
四、适合哪些患者?
由于PCSK9抑制剂的高售价,目前他汀药物仍然是降低胆固醇的主流药物。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种人群,并且有足够的经济条件,那么PCSK9抑制剂可能更适合你:
PCSK9抑制剂上市时间还不长,虽然与传统的降脂药物相比具有药理学优势,但高昂的价格也让更多人望而却步。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并期待未来这类药物能够以更加负担得起的价格覆盖更多的人群。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