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燥邪伤肺极易导致肺燥干咳、喉咙干痒、干咳不止等症,很多人选择服用一些止咳化痰的药物,但咳嗽依然不见改善,甚至还出现便秘的情况。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失常后,肠道蠕动也会随之出现问题。因此,此时我们需要吃一些能够润肺,同时还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材,来调节身体平衡。
我国民间一直都有用枇杷来润肺止咳的说法,《本草纲目》记载“枇杷能润五脏,滋心肺”,中医认为,枇杷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消渴、和胃降逆、润肤消食等功效,被称为“果中之皇”。
常吃枇杷五大益
药食同源助健康
润肺止咳
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够润肺止咳、祛痰平喘,对肺热咳嗽、久咳不愈等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长期咳嗽的人群尤其适合食用。
小贴士
并不是所有咳嗽情况都可以通过枇杷缓解。每100克枇杷含有约7.6克的糖,含糖量对咳嗽痰多的人而言较高,这种情况下食用枇杷,反而容易加重痰多症状。
推荐——止咳饮
材料:枇杷2颗,陈皮10克。
做法:
1、枇杷洗净剥皮去核,将果肉切成小块放入壶中;
2、再放入陈皮,加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熬煮15分钟即可。
功效:这款茶饮寒温并用、润燥结合,有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尤其适合热伤肺阴、咳嗽咳痰或患有肺结核的人食用。
低热量更健康
每100克枇杷中的热量约为41大卡,比苹果还低,相较于一些口感酸涩的减脂水果,枇杷味道清甜,口感较好,是健康低热量饮食的不二选择。
促进消化
枇杷中所含的有机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不仅能够增进食欲,还能帮助胃肠消化,常用于改善消化不良、腹部胀痛等症。
同时,枇杷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呵护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
另外,枇杷高达89%的水分含量,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对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保护视力
作为深黄色水果的代表食物,枇杷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以名列水果前三甲,而且所含的B族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可以缓解眼部干涩,预防夜盲症等问题的发生。
提升免疫力
枇杷还有高钾低钠的特点,富含镁、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远高于苹果等常见水果,能够促进骨骼正常代谢、预防骨质疏松和贫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枇杷不仅能吃
叶、核可入药
枇杷不仅果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的叶和核均可入药,对人体也是大有裨益。
1
枇杷叶
李时珍曾评价枇杷叶“气薄味浓,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枇杷叶可晾干制成茶叶,有泄热下气、和胃降逆的功效,对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等症都有不错的食疗效果,是止呕之良品。
小贴士
使用枇杷叶时,要将叶片上的绒毛去掉,不然越治越咳。
2
枇杷核
枇杷核经过正确的炮制后,有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的作用,对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小贴士
枇杷核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直接食用,因为枇杷核含有苦杏仁苷,大量生食有中毒风险,严重者可致命。
三种错误吃法要避开
枇杷虽然味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食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果这三件事不注意,很可能会伤身。
1
不要和牛奶、海鲜一起吃
牛奶和海鲜类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质丰富,会和枇杷中的果酸结合,产生大量的有机酸。这种有机酸会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进入人体后容易产生腹痛、腹泻等情况,既不利于对蛋白质的吸收,也影响身体健康状态。
2
吃枇杷前后切勿饮酒
酒中的酒精容易使枇杷中的类胡萝卜素转变成氧化物质,会损害正常细胞,不利于身体健康。
3
不要吃太多
枇杷虽然好吃,但基于它本身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食用过量的枇杷容易引起肠胃不适,造成胃肠道负担。
小贴士
建议一周食用2~3次为佳。另外,枇杷不能放进冰箱保存,否则甜味极易流失,还会因为水汽过多而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