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强调:超过70岁的老人,宁可在家躺着,也别在这3个时候散步

2025-04-05平淡的生活

散步对身体是有好处,但有些时候,散步不仅不养生,反而可能伤身,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人,散步的时间不对,不仅起不到锻炼效果,反而让身体雪上加霜。

前几天有个七十多岁的大爷,他跟我说自己最近总是头晕、胸闷,有时还感觉喘不过气来,甚至有一次差点晕倒在路上。

我问他平时什么时候散步,他说:“早上五点多就出去了,觉得空气新鲜”。

听完描述,我就明白了——这位大爷啊是选错了散步时间!

像他这种年纪大、年纪大,阳气虚弱的人,清晨寒气重的时候出门活动,对身体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清晨时分,风寒湿邪较为盛行,他这样出门散步,就相当于把自己暴露在了这些外邪之中。

寒邪具有凝滞的特性,一旦侵入体内,会使气血运行变得缓慢甚至停滞。

而湿邪则重浊、黏滞,容易阻碍气血的正常流通。

风寒湿邪同时作用于身体,气血运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顺畅地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一来,大爷自然就会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今天给大家讲讲,一天中哪些时间老人最好别出门散步~

1

第一个错误时间

清晨五六点,寒气最重时

很多人以为早晨空气清新,适合锻炼,但其实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个误区,中医讲“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意思是人的阳气白天升发,晚上收藏

清晨五六点正是阳气刚刚开始升发的时候,此时外界环境阴寒未散,尤其在秋冬季节,寒气特别重。

老年人本身阳气不足,如果这时候出去散步,寒气会通过毛孔侵入体内,导致经络阻塞,引起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问题。更严重的是,寒气入侵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心绞痛、脑梗等。

2

第二个错误时间

饭后半小时内,脾胃负担最重时

有些老人喜欢吃完饭就出去溜达,觉得这样有助于消化。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

饭后半小时内,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帮助消化,如果这时候马上散步,会导致气血分散,影响脾胃功能。长期下来,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问题。

另外,饭后立即运动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可能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

3

第三个错误时间:

晚上九点以后,阳气收藏时

还有些老人喜欢在晚上九点以后出门散步,觉得一天忙碌下来,终于有了放松的时间。

但从中医角度看,晚上九点以后已经是阳气逐渐收藏、进入休眠状态的时候。《黄帝内经》里提到:“暮则收拒,无扰筋骨。”意思是晚上应该减少活动,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如果这时候还去散步,尤其是剧烈运动,会让阳气无法正常收藏,导致失眠、烦躁、疲劳等症状。此外,晚上光线暗,地面湿滑,老年人视力和平衡能力下降,很容易发生摔倒、扭伤等意外。

所以,提醒大家:晚上九点以后最好不要外出散步 ,可以在室内做些轻微的拉伸动作,或者泡脚放松身心。

正确的散步时间是什么时候?

既然说了不能在哪些时间散步,那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呢?推荐两个时间段:

1

上午9点到11点,阳气最旺盛时

这个时间段阳气升发到顶峰,外界温度也比较适宜,非常适合老年人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

可以选择公园或者小区绿地,边走边欣赏风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

2

下午4点到6点,气血平稳时

下午这个时间段,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对稳定,精力也比较充沛,是另一个适合散步的好时机。

此时适当活动一下,可以帮助缓解一天的疲劳,同时促进夜间睡眠质量。

强调一点:散步也要 因人而异!

对于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老人,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即可;而对于体质较弱、行动不便的老人,则需要量力而行,甚至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散步,比如坐着做手指操、打坐冥想等。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