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大量上市!医生强调:患这3类疾病的人谨慎食用,千万别乱吃

2025-04-09悠然心会自在

每年春末夏初,豌豆就会大批上市,那一个个圆鼓鼓、绿油油的豆粒,剥开就让人食欲大开。无论是炒饭、烧汤、做菜、打泥、包饺子,它几乎都能胜任。

不少人一到这个时候,三餐都离不开豌豆,觉得它营养好、热量低,还有膳食纤维,吃着又解馋又养生。

但问题也来了,豌豆虽是好东西,可不是谁都适合多吃。有些人吃多了,非但没养生,反而把病情拖严重了。

我在医院那会儿,见过不少这样“吃伤了”的例子。今天我就想好好提醒大家,豌豆虽小,吃法却大有讲究,特别是这三类疾病的人,吃的时候一定得注意,别再随便往嘴里塞。

有痛风或高尿酸的人

不少人都知道海鲜、动物内脏嘌呤高,会引发痛风发作,但很少人意识到,一些看似普通的蔬菜,尤其是豆类,其实嘌呤含量也不低,豌豆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它没有肉类那么夸张,但对痛风患者来说,却是个不容忽视的“隐性地雷”。

有位痛风患者在发作间歇期,病情稳定下来后,开始逐渐恢复饮食。他喜欢豌豆炒饭,每周几次都要吃,觉得绿豆、红豆、豌豆都是植物,应该没事。

但一个月后,脚关节又开始红肿发热,连走路都痛得要扶墙。医生追踪他的饮食后,指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大量摄入豌豆上。

因为豌豆虽然是植物性食物,但属于中等嘌呤类,长期吃多了,尿酸水平会再次飙升,诱发痛风复发。

有研究表明,嘌呤在体内代谢最终会转化成尿酸,如果体内尿酸排出不及时,或者摄入的嘌呤持续偏高,就容易在关节沉积形成结晶,导致痛风复发。

豆类中的植物性蛋白本身代谢产物就偏酸性,容易影响血液酸碱平衡,加重肾脏排酸负担

所以对于痛风患者来说,哪怕是“看起来无害”的豌豆,也不能毫无节制地吃,尤其是在病情控制不稳定的阶段,最好一周别吃超过一次,而且每次控制在一小碗以内才好。

消化功能差、胃肠虚弱的人

豌豆虽好,但它的纤维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新鲜豌豆那一层薄薄的豆皮,到了胃肠道里其实并不好消化。

对一个年轻健康的人来说,这点刺激可能反而能促进肠道蠕动,但对年纪大、胃肠动力本来就差的人,或是那些动过肠胃手术、肠易激或慢性胃炎的患者来说,吃豌豆反而容易“卡住”,引起胀气、腹痛、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肠梗阻。

有一位年过七旬的患者,消化功能一直不好,但他觉得豌豆营养高、能补虚,就天天吃。做汤放点,蒸饭也来一把,有时候还直接嚼着当零食。

没过多久,他出现腹胀严重、排气减少,甚至不排便,家属紧急送来医院检查,发现结肠段积存了大量未消化的豌豆残渣,已经形成轻度梗阻。医生分析,这和他长期吃大量豌豆而未充分咀嚼、且本身胃肠功能弱密切相关。

纤维素虽是肠道好帮手,但它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对肠胃动力减弱、胃酸分泌不足的人群来说,大量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反而增加胃肠负担。

豌豆中所含的抗营养因子,比如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也会干扰肠胃蛋白质的吸收,对脾胃功能本就虚弱的老年人更不友好。

胀气多、肠道菌群紊乱者

豌豆属于高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它在肠道中容易被细菌发酵产气,正常人吃点还好,肠道菌群稳定时这些气体可以自然排出。

但如果你是那种平时容易放屁、腹胀、肠鸣音重,甚至患有肠易激综合征或者菌群紊乱的人,吃了豌豆之后,可能会感觉肚子像吹了个大气球,憋着又不舒服,放出来还“震天响”。

我亲眼见过一位患者,年纪不大,但常年腹胀腹泻交替发作,一吃豆类就不舒服。有次他图省事,直接用冷冻豌豆炒了两餐饭吃,结果当天晚上就开始胀得不得了,排气排不出来,连躺下都觉得顶得慌。

医生告诉他,这种症状可能是典型的“FODMAP”类碳水过量引发的,豌豆就是这类高发酵性碳水的代表,肠道菌群一紊乱,产气过程就会被放大,腹胀问题加剧。

研究支持这一观点,高FODMAP类食物进入肠道后,被特定菌群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气体,对健康肠道有一定益处,但对菌群紊乱或菌群失衡的患者却可能诱发胀气、腹泻、甚至腹痛。

所以像这类人群,在吃豌豆前一定要斟酌自身的情况,可以尝试先从极少量开始,观察肠道反应,再决定是否继续吃。

作为医生,我一向不喜欢“妖魔化”某种食物,也不提倡“神化”某种食物,豌豆确实是营养不错的蔬菜,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B群、铁、锌、纤维。

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友好,但如果你属于痛风、高尿酸人群,或者胃肠道功能差、容易胀气、消化慢、菌群不稳的人,就不能把豌豆当主食吃,更不能把它当零食一样一天几顿塞。

豌豆这类豆科植物,本质上是营养密度高、但刺激性也不小的食物。如果你身体好、代谢快、消化强,那吃点豌豆有助于清肠、补铁、补能量;但如果你属于体质偏弱、肠胃敏感、代谢障碍人群,那吃它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

所以,豌豆好不好,不在它自己,而在于你怎么吃、吃多少、吃的时候你的身体状态如何。很多疾病,其实不是吃出来的,而是“吃错了方式吃出来的”。这一点,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纪大的人,尤其值得记住。

愿你吃得明白,吃得安心,也吃得健康。春夏之交,菜好吃没错,但别忘了——再好的东西,也不是人人适合,懂得取舍,才是真正的养生。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