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提倡喝牛奶?这5种情况确实不适合!浪费营养还伤身,很多人做错!

2024-11-23平淡的生活

前几天去爷爷奶奶家,发现他们又把牛奶放过期了!一个说舍不得喝;一个说中医不推荐喝,而且他们还都觉得小孩生长发育才需要牛奶,上了年纪的喝了也白喝……

因此,花芽今天就想给牛奶正名!

常喝牛奶vs不喝牛奶,真的差很多

牛奶可以称得上“全营养食品”,富含蛋白质、钙、钾、镁、维生素A等近百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不仅能帮助孩子长高、长壮实,还利于老人预防骨质疏松。

有研究表明,每天摄入300ml的牛奶,可以将骨折风险降低3成,骨密度也要高出6%~7%左右!

(5项以上“是”,大概率已经出现骨质疏松)

不仅如此,牛奶对于一些常见的高发疾病还有预防作用:

1

改善血脂、血压

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质、钙和钾等营养素,有助改善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2

助力血糖管理

今年8月《每日邮报》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早上喝一杯250毫升的牛奶或者在麦片中添加这些牛奶可以降低一整天的血糖水平。

牛奶中的蛋白质释放出可减慢消化速度的激素,辅助控糖,还能产生更持久的饱腹效果。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牛奶可降低餐后血糖,而且牛奶的蛋白质含量越高,血糖降低得就越多。

3

加强记忆力

一项研究对972名年龄在23-98岁之间的男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每周至少摄入5-6次奶制品的成人,在记忆力测试中的表现比很少吃牛奶制品的人要好得多。

因为牛奶中的镁、磷脂、蛋白质等都有助于延缓记忆衰退,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效果。

4

降低死亡风险

《柳叶刀》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涉及全球21个国家共13万人,历时9.4年,发现:

*每天摄入两份乳制品(一份指244克牛奶/酸奶、15克奶酪、5克黄油中的一种)的人,全因死亡率下降17%,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23%,中风风险下降33%。

*即使只喝一份牛奶或酸奶的人,死亡风险也分别下降了10%和14%。

5

降低肠癌风险

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每天喝适量牛奶的人,肠癌患病风险可降低15%。

这是因为牛奶中的钙能够减缓肠内壁细胞的生长速度,从而抑制早期肿瘤的扩散。

喝错牛奶,很伤身体

牛奶虽好,但错误的喝法不但无法摄取营养,还易伤身:

1

脾虚湿困者不适合喝

有人说,从中医的角度看,牛奶性味偏寒,应该少喝。

的确,对于寒性体质的人如果直接喝牛奶,可能会伤及脾阳,影响脾胃运化,喝下去反而变成负担;此外,对于容易胃胀嗳气、大便溏稀、舌苔白厚腻的脾虚湿困者,喝太多牛奶会加重体内寒湿、痰湿,也并不适合喝。

2

牛奶当水喝

有些人不爱喝奶,有些人则挡水喝,。但凡事过犹不及,喝太多牛奶,可能会导致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风险,反而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而且有研究证实,和每天喝192毫升牛奶的人群相比,喝1000毫升及以上的人群,死亡风险增加了7%

3

加热过度

天气冷,很多人喜欢把牛奶加热喝。但注意,别加热过度——当温度超过70℃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沉淀,牛奶中的维生素和活性物质也会被破坏,营养大打折扣!

想喝热牛奶,隔着袋子放进热水里泡一会儿,或者倒在杯子里用微波炉加热1分钟即可。

注意:加热后,牛奶表面的那层奶皮中除了脂肪,还有脂溶性维生素,最好一起喝下去。

4

用牛奶送服药

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容易使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奶。

5

牛奶和钙片一起吃

可别想着二者搭配能带来1+1>2的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正正为负”的结果。

因为钙片与牛奶混合后,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大分子胶质发生变性,形成絮状沉淀,在胃里凝结成块,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胀气等。

3组数字,让你喝对牛奶

1、挑选,蛋白质>2.8克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牛奶中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每100毫升2.8克。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自然就越高。

注意:常温奶和巴氏鲜奶在补钙、补蛋白质上几乎没有差别,不用过于纠结。

2、饮用量,至少300毫升

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再次强调了牛奶的重要性: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每天300克调整为每天300~500克

3、喝的时间,饭前30分钟

也可以早上喝牛奶,但更推荐饭前(指的是午饭)30分钟喝,不但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反应,还能降低饥饿感有效控制体重。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