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不识好人心呢?”刘叔拎着一笼鸽子去探望刚刚做完癌症手术的朋友,却被人拒之门外。谚语有云:“一只鸽子等于九只鸡。”
刘叔想着鸽子营养价值高,于是清晨便去农贸市场买了几只鸽子,悉心整理后送到朋友家中。
没曾想,接下来的对话竟如这般展开:“你这是怕我死得还不够快吗?拿走拿走。”“一只鸽子等于九只鸡,鸽子肉很补的,给你煲汤正好。”
“癌症病人最怕补了!越补癌细胞长得越快!”
“做完手术肯定就是要补充营养,才能好得快。”......最终,朋友并未收下刘叔送的鸽子,两人不欢而散
在古代,鸽子是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往往只有有钱人才能享用,物以稀为贵,因此鸽子也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营养品,那么,它是否真的对癌症病人不利呢?
鸽子有着“一鸽顶九鸡”的美誉,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说明了其营养价值之高,《食疗本草》记载,鸽子肉味咸性平、无毒,具有滋阴壮阳、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
在中医看来,鸽子肉具有滋补益气、祛风解毒的功效,性质温和,老少皆宜,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鸽子肉的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上,消化率可达97%,且其含有的微量元素如钙、铁,及维生素都比鸡、鸭等肉类丰富。
虽然有说法称鸽子肉是“发物”,但实际上,肿瘤患者适量食用鸽子肉是可以的,甚至可以帮助身体恢复。
总的来说,鸽子肉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适合老年人、体虚病弱者、手术病人等人群食用,肿瘤患者也可适量享用。
尽管鸽子肉具有多种优势,但仅仅依靠食用鸽子肉并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如果只吃鸽子肉,可能会导致其他蛋白质缺乏,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保持营养均衡是最为重要的。
建议这类人群采取多样化饮食,合理搭配各种食物,以获得全面的营养,同时,我们也必须提醒部分特殊人群减少鸽子肉的摄入。
这些人群包括:
①肠道较弱、消化不良的人群,因为鸽子肉蛋白质较高,可能会加重他们的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②过敏体质的人群,以及患有痔疮、肝肾疾病的人群,过多摄入鸽子肉可能会不利于他们的身体恢复,因此需要限制摄入。
“发物”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概念,也称作“食物性状”或“食性”,它指的是一类食物,如果在特定的季节、气候或身体状态下摄入,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症状。
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文献,如《黄帝内经》、《素问》等,《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发于表者,宜服温燥之品,如牛肉、羊肉、韭菜、椒,发于里者,宜服寒润之品,如豚肉、莴苣、鱼、藕。”
可以看出,“发物”的分类与中医养生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今天的生活中,“发物”的概念逐渐被淡忘,而在一些传统医学实践中,它仍然被广泛应用。
对于那些有特殊饮食要求或处于特定身体状态的人来说,了解“发物”的概念和避免摄入“发物”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物”中的“发”指的是食物的属性,而非其引发疾病的原因,根据中医理论,食物的属性各异,能够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温热的食物有助于气血运行,而寒凉的食物则能清热解毒,因此,在中医治疗中,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会有不同的食物禁忌和推荐。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也对“发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一些“发物”确实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促进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辛辣刺激性食物、腌制食品、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都被认为是可能加重某些疾病症状的“发物”。
提醒:这3种肉才真的要忌口
1、加工肉类:肉类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胺类致癌物,这与生产环节离不开亚硝酸盐有关。亚硝酸盐是加工肉类常用的添加剂,其一是起到护色作用,二是作为防腐剂使用。若长期食用含有亚硝胺的加工肉制品,就会增加食道癌、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2、烤肉:不少人喜欢享用烤肉,肉汁与油脂包裹,经过火烤有着特殊风味。然而,脂肪在高温烘烤时,可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此外,肉中的蛋白质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杂环胺致癌物,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3、中式咸鱼:中式咸鱼的制作需要经过腌制过程,在腌制过程中,大量使用的盐会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从而产生亚硝胺致癌物。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