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陈毅干的是政委的活。
也有人说,粟裕就是参谋长。
还有人说,陈士榘参谋长更适合领兵打仗。
也有人说,领兵打仗许世友是一员猛将,但不适应大兵团作战,还是在地方部队比较合适。
这些说法有道理么?
“陈毅干的是政委的活”,这个说法是坊间传说陈毅儿子陈小鲁说的。但是这个说法,并没有权威的资料予以证实。而且,即便元帅的儿子这样评价,也并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当然也不代表完全正确。反而只能说明,陈毅政工能力无与伦比。
早在南昌起义的1927年,陈毅就担任南昌起义军第 11 军第 25 师 73 团政治指导员,后来在红四军担任政治部主任和士兵委员会主任,他面对困境的坚定信仰和富有感染力的政治动员,让初识陈毅的警卫班长粟裕敬佩不已并结下终身革命情缘。
在红军长征后,因伤留在赣南敌占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陈毅,在党组织和游击队开展革命教育,坚定革命信心,并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不朽诗作《梅岭三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很多人把这组诗歌评价为陈毅元帅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也充分表现陈毅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带领队伍生存下来的卓越政工能力。
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时候,还能写出那么震撼人心的诗歌,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我军主力部队迅速抢占东北战略要地,陈毅率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把沂蒙山区留下来的八路军、地方升级部队、起义部队等各种力量,和带过去的新四军部队,整合成山东野战军。在陈毅的领导下,山野初战告捷,取得了朝阳集战斗的胜利。随后的泗县攻坚战等一连串的作战,情报侦察粗放、地形缺乏实地调研,没有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用于一线攻城部队,火炮和弹药没有及时送达等各种战术上失误,造成一连串的失利,让山东野战军士气大为低落,也让陈毅被指责为“不懂军事”、“不会指挥”。战略判断和班子之间的分歧,与华中野战军的指挥协调和配合不顺畅,解放区形势急转直下,带来老同志们的集体反对,让陈毅备受煎熬。
1946 年10月1日,陈毅给军委发电报建议 :“华野、山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
10 月15日,军委回电: “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负责,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正式开启了陈粟结合的光辉篇章。华野先后取得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胜仗,有效歼灭了进犯解放区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壮大了华东野战军的实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华野这支由八路军、新四军、地方部队等各种力量组合的革命军队,陈毅在其中靠他的政工能力和个人威信取得的团结凝聚力量无可替代,这也是这支部队有着坚强战斗力的不能或缺的基础之一。从这一点来说,一直兼任野战军政委的陈毅功不可没。
但是在这一系列激烈的战役指挥中,陈毅当然也不是民间传说的神情淡定“下下围棋”,静静等候胜利的消息,而是大多数时间是和粟裕一起,在战火硝烟的指挥部里,共同发号施令,指挥部队。
即便是陈毅离开华野,在中原工作的时候,他也并不是只担任政委的职责,反间谍、打土匪,样样都是他亲自指挥,成效显著。
解放后,他历任上海市长、外交部长等职务,其政治智慧和外交风范得到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因此,陈毅既能胜任需要战略统筹的军事主官职务,政委也当的名副其实,还适合涉及政治与外交的地方高层领导岗位,堪称军政全才的代表人物。
粟裕被公认为解放军中“战神”级的战术天才,擅长指挥大兵团完成大规模运动战和歼灭战,战略眼光、谋略思想、指挥能力在解放军将领中都首屈一指。
然而,他却因为自身的谦虚性格,“”二让司令“被认为是“镇不住骄兵悍将”,只当过代理司令员代理政委,而没有正式成为华野和三野的军政主官。作为纯粹的职业军人,粟裕醉心军事指挥的战役谋划和细节实施,算无遗策,细致入微,干了很多参谋长、甚至参谋的具体工作。有的人就拿这个说事,说粟裕就是个参谋长。
司令员、副司令员是部队首长,通盘指挥全局或者亲自指挥局部,并和政治委员分工指挥下属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具体部门。
参谋长是主持司令部工作的首长,也是各级部队对军事指挥部门的首长。参谋长职责要具体的多,涵盖作战指挥、军事计划、情报管理、部队训练、装备管理等多个方面。
可以形象地说,参谋长既是司令员的大脑,又是司令员的手脚。战前出谋划策,下达具体战斗命令,协调作战单位之间的行动,包括情报、训练、装备、后勤,这些都是参谋长该干的活,但是在华野这个特殊的集体里,分管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很多时候还真都干了。
贬低粟裕的人,拿这些说事儿,说粟裕就是个参谋长,这不值得反驳。毕竟就是副司令员,也是一人之下,几十万人之上。何况,这个”一人“还长时间不在家,去给人家帮忙去了,主官的活,也让这个”一人之下“给”代理“了。如果不按世俗的”级别“”官大官小“来判定,那么,胜利,还不能证明"胜任"?
三野改编以后的人事调动和职责分工,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华野改编为三野,陈毅官复原职,是回归本位,司令员兼政委,忙于接管城市和旧城改造。粟裕仍任副司令员,仍然负责战役指挥。华野副参谋长张震,升任三野参谋长,也是配合上越来越默契,更加得心应手的表现。
1951年,解放军第一大将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1954 年 10 月 31 日,经主席亲自提名,粟裕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看到了么,在第一代领导人眼里,粟裕最适合的职务确实是参谋长。只是,是总参谋长。
华野并不是没有参谋长,也不是参谋长水平差,只是情况很特殊。
1947年华野成立,原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陈士榘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作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的老革命,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红4师参谋长、红30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115师参谋长。可以说,对于参谋长这个职务,陈士榘驾轻就熟。
然而,陈士榘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代理军长,抗日战争担任过晋西抗日根据地晋西支队司令员,山东滨海支队司令员等主官,率队指挥战斗,也不含糊。
也可能是因为担任主官的原因和个人性格特点,陈士榘直爽而且坚持个人主见,在宿北战役等一些作战决策中,有过一些争议。粟裕对参谋工作事必躬亲,这可能让陈士榘和粟裕在参谋部这个职责领域里也有一些不太协调。
在参与组织指挥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后,陈士榘与唐亮率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转战鲁西南,挺进中原,协同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已经实质上开启了兵团司令员的职责。
豫东战役中陈士榘率部突袭开封,之后又率部阻击邱清泉兵团。济南战役”攻济打援“中,他离开华野司令部,深入到阻援前线亲自指挥。淮海战役中,策动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沛率部起义,还在战役各阶段发挥重要指挥作用。
因为他熟练运用炮兵,曾在洛阳战役中,因为夸大炮兵作用有造成部队依赖炮兵、不知道节省炮弹且贬低步兵的毛病,被陈毅严厉批评。在围歼黄维兵团的双堆集战斗中,他充分发挥华野炮兵的巨大威力,所率领的部队进攻进展比装备很差的中野部队”遥遥领先“,
1949 年1月陈士榘正式出任第三野战军第 8 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主力强渡长江后,激战三浦,切断沪宁铁路,最先占领国民党总统府。
1949年7月,陈士榘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解放后任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这也和他担任参谋长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说明他当然能够当好一个部队的参谋长。
1952 年陈士榘任工程兵司令员兼军委军事建筑部部长。1958 年兼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作为解放军工程部队的军事主官,他主导了全国战略防御工事、导弹试验基地和核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了军委交给的高科技建军任务,其组织能力和技术眼光在后勤与军事工程领域尤为突出。
一身少林武功的许世友,在胶东革命老区,带出了一支又一支政治素质高,战斗作风勇猛无畏的胶东子弟兵队伍,最著名的当然是华野九纵,是华野最能打硬仗的一等主力纵队。
许世友打仗,以勇猛刚烈、善打硬仗著称,在红军时期纠错亲自率领敢死队,手持大刀,与敌人殊死拼杀。哪怕是因为天降暴雨,没有重炮支援,炸药受潮,攻坚不利的南麻战役,许世友和他的部队都是不畏牺牲,勇往直前,毫不退缩。
1948 年,华野山东兵团在司令员许世友指挥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攻坚战,在抗日战争”打红胶东半边天“的名气下,华野部队相继占领胶济铁路线上的潍县、张店、周村,挥师南下,吓得泰安敌人望风而逃,弃城而去。攻克周村和张店,歼敌 3.9 万人,解放城镇 14 座,缴获的武器可装备一个新的纵队。潍县战役,投入火炮 893 门,总攻时一次性投入火炮 200 多门,炸药消耗量达到 1.9 万公斤,以强大的实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一举拿下城墙坚固的潍县。第 9 纵队 27 师 79 团在城墙突破口与守军连续搏杀 20 余个小时,战后该团被授予 “潍县团” 光荣称号。
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忍着腿部的伤病指挥战斗,在攻城遭到敌人疯狂的抵抗,部队连续作战极度疲劳,伤亡严重的情况下,号召攻城部队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经休整继续进攻,仅用 8 天就攻克济南,首创攻克国民党军 10 万人以上部队坚固设防大城市的记录。九纵和十三纵两个团,分别被授予”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荣誉称号。一次战役,牺牲我军两名正师职干部,也是解放战争中,绝无仅有的。这也足见济南战役的战斗惨烈和许世友指挥上的勇猛作风。
济南战役结束后,许世友继续回胶东治疗腿伤,没有再回到华野和后来改编的三野,遗憾地错过了淮海战役,但是也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扫清了山东的敌对军事势力。
1979 年南疆惩罚战中,老将许世友又一次挂帅出征,面对同登鬼屯炮台这一极其难啃的 “硬骨头”,许世友发出 “必须拿下” 的死命令,成功摧毁炮台,1979 年 3 月 1 日,许世友集中 300 门火炮,对谅山发动了大规模的炮火攻击,短短半个小时内,1万发炮弹倾泻在了谅山之上,为后续进攻打开了通道,震慑了南方小霸的宵小之徒。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长期担任军区司令员,其雷厉风行的作风对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也许,在高层首长们眼里,他更适合需要强执行力和威慑力的战区军事主官岗位。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