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讲究,真得学学!

2025-02-20阳光灿烂岁月

就连吃饭的餐具摆放,古代的礼节也远比现在要讲究得多。我们民间有一句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句话蕴含的意义可不简单。

菜不摆三“三”诅咒客人亡故

“菜不摆三”是指招待客人时,上桌的菜不能只有三个。三是个单数,听起来并不吉利。在祭祀时,上三个菜是可以接受的,而这类场合是为了祭奠已故的人。但在招待客人时,如果上桌的菜只有三个,就会被误解为在诅咒客人的离世。此外,三的谐音是“散”,意味着分散。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农村地区有时会用咸菜等食品充数,打破单数菜肴的席面。

筷不成五筷子长短要一致

“筷不成五”并不是指筷子不能放五双:如果有五个人用餐,难道还要准备六双筷子吗?实际上,这里指的是筷子的长度必须一致。如果三双筷子是长的,两双是短的,就会让人联想到“三长两短”。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一些地区在招待客人时会特意选用同一批次生产的筷子,确保筷子没有差异。此外,我们用餐前和用餐后摆放筷子时也要注意,不要随便摆放成长长短短的样子,因为这样会给人“三长两短”的错觉,甚至得罪那些讲究的人。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筷子不能竖插在米饭上,这样的行为带有烧香拜佛祭祀的意味。

席不成六避免乌龟席

“席不成六”更有趣。酒席上一般是“八仙过海”,也就是坐八个人,而不能坐六个人,主要是为了避免宾客们坐成“乌龟席”。所谓“乌龟席”指的是一张桌子的两侧各坐两人,上下各坐一人,从上面看就像一只乌龟,因此也被称为“王八”。在中国民间文化中,乌龟和王八常常用来骂人。坐在“乌龟席”上会让客人不自觉地感觉自己像乌龟或王八,产生尴尬甚至被羞辱的感觉。因此,在招待客人时要避免出现“乌龟席”,所以有了“席不成六”的说法。

虽然一些奇怪的风俗和禁忌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常见,成为一种遥远的记忆和规矩。但了解这些中性的传统习俗,可以避免在与传统人士交往时遇到不必要的麻烦。“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其中的含义了吗?赶紧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提醒他们注意这些民间礼仪!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