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这充分说明了睡眠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睡觉不仅是身体自我调整和修复的过程,还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白天的疲劳,恢复精力,迎接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然而,如今许多年轻人都面临着各种睡眠困扰,比如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次醒来以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被称为“8小时睡眠论”的说法是否准确。
如今,中小学生的最低睡眠标准被规定为必须睡够8个小时,这导致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于8小时睡眠的固定观念。然而,每个人的睡眠质量、身体状况和睡眠环境都不尽相同,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这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实际上,心理学家更倾向于用睡眠周期而不是小时数来衡量睡眠时间的长短。睡眠周期指的是睡眠存在的生物定律,被国际睡眠医学会划分为5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每个阶段大约持续90~100分钟,并依次循环进行。正常人一晚上通常经历4~5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只有经历完整的睡眠周期,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获得高质量的休息。
对于成年人来说,入睡后的第一个阶段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这有助于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和体力、脑力的恢复,需要大约80~90分钟的准备睡眠时间。科学研究表明,晚上10点至10点半是合适的入睡时间,入睡后半小时到1小时进入深度睡眠阶段。而午夜12点至凌晨3点是人体进入深度睡眠的最佳时间段,只有充分利用这三个小时,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才能有精神。
那么,50岁之后,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多少呢?人的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婴儿需要20~24小时的睡眠,幼儿需要9~12小时,学童需要9~10小时,成人需要7~9小时,老年人需要6~8小时,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
50岁之后,人体的各项机能都处于不断衰老的趋势,虽然睡觉有助于体力的恢复,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并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科学研究表明,睡眠时间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每晚的睡眠时间控制在7小时以内,可以推迟大脑衰老的进程,而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则会大大增加晚年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因此,50岁之后最佳的睡眠时间是每晚12点前入睡,早上6点后起床。即使早醒后无法再入睡,也不要急于起床,可以闭目养神,保持在床上休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过早起床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睡眠需求和身体状况来合理安排睡眠时间。不要被固定的“8小时睡眠论”所迷惑,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睡眠习惯,以确保拥有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