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2个好消息,4个坏消息,看完让你从容应对,"多事之秋"!

2025-08-04健康长寿常在

8月7日,即将迎来立秋节气,它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在这个夏秋交替的特殊时期,气候复杂多变,人们的生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根据民间习俗和经验总结,今年立秋有2个好消息和4个坏消息,提前了解,能更好地迎接秋天。

 

两个好消息

 

1.作物丰收有望

 

今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对应农历闰六月十四,属于比较迟的立秋。通常来说,立秋交节会在农历六月或七月,六月立秋较早,七月则较迟。

立秋后,庄稼作物,从繁茂生长,转向衰败成熟,但此时还未彻底长成,仍需光照和温度,在光合作用下,继续积累有机物,使籽粒更饱满。

立秋较迟,就能为作物,提供更充足的成熟时间,丰收的概率也就更高。种粮大户们,满怀期待,精心做好田间管理,就等着收获的喜悦。

 

2.雨水充足助农耕

 

今年立秋,恰逢闰六月,俗话说“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意思是遇到闰六月的年份,雨水会比较充足。

今年三伏天,大部分都在闰月中,立秋后还有一个末伏,所以秋后的雨水,可能也会多一些。

对于作物生长而言,温度、光照和雨水缺一不可。充足的雨水,能避免因干旱导致减产,从农耕意义上看,立秋逢闰六月,是个好消息。

菜农们,看着大棚里的蔬菜,满心欢喜,期待着雨水的滋润,能让蔬菜茁壮成长。

 

四个坏消息

 

1.高温超长待机

 

今年是典型的“晚立秋”,又叠加“母秋”和“秋包伏”现象,意味着立秋后,最热的三伏天,还未结束 ,“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觑。

大家别指望立秋后,马上凉快下来,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这场与暑热的持久战,还得继续,出门依旧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2.昼夜温差大

 

立秋后,白天可能依旧炎热,但一到晚上气温就会“跳水”式下降,昼夜温差超过十度。

这种剧烈的温差变化,对身体适应能力,是个挑战。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晚上切勿贪凉吹整夜空调,可适时调高温度,或直接关掉,换上薄毯,以防感冒、鼻塞、头疼等不适症状找上门。

 

3.“秋燥”来

 

随着秋天的到来,秋燥也会随之而来。皮肤干到起皮、嘴唇干裂、喉咙干痒,甚至连静电,也开始“噼里啪啦”地凑热闹,这些都是秋燥的典型症状,提醒身体需要补水润燥了。

在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收成或受影响

 

持续的高温干旱,加上虫害频发,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收成,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也会直接反映在我们的餐桌上。

尤其是绿叶菜,价格可能会明显上涨。所以,近期去菜市场,可以多囤点南瓜、土豆这类耐储存,又实惠的蔬菜。

 

立秋,是季节更替的重要节点,面对这些好消息和坏消息,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

在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睡眠,迎接“多事之秋”,享受秋天带来的独特韵味 。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