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相信大家都吃过,尤其在北方地区,它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吃主食之一,馒头夹菜、蘸酱……像我妈就很爱吃,每次做上一大批放冰箱里保存,能吃好久。
不过,近日网上却流传出一条短视频,声称“冷冻馒头不能吃,冷冻超过两天还会长出毒性堪比“砒霜”的黄曲霉素!”
这一传言一出,不少人都紧张了,自家经常冷冻馒头,别说2天了,就是放一个多星期也是有的,难道以后馒头都不能冷冻保存了吗?
1
馒头发霉的真相
在本身而不是冰箱冷冻层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得先搞明白这黄曲霉毒素是哪来的。
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属于一级致癌物,研究发现,通常食物的温度和湿度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
一般黄曲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2℃~42℃,湿度要达到80%~90%,而家用冰箱的冷冻层温度普遍在-18℃~0℃,湿度也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并不满足黄曲霉菌产生毒素的条件。
但如果蒸馒头用的面粉本身就是发霉的,或是在放入冰箱之前已经在外面放了很长时间变质了,那的确有可能后面会发现黄曲霉素。
所以,如果在冷冻馒头中发现了黄曲霉毒素,那大概率是因为馒头本身受到了污染,而不是放入冰箱冷冻的问题。
而且这条视频后面很快就被浙江大学给辟谣了:
在央视记者的采访中,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明确表示,浙江大学没有做过冷冻馒头产生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该视频是不真实的。
2
放进冰箱的食物
要警惕不怕冷的李斯特菌
不过,馒头放冰箱时虽然不太可能有黄曲霉毒素,但还是要警惕冰箱中不怕冷的李斯特菌!
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便在-20℃的冷冻室也能存活上1年,人被感染以后还会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肌肉痛等症状。
特别是免疫力较弱的人,是它的重点攻击对象,如孕妇、新生儿、老人、糖尿病、肿瘤人群等一旦感染,是非常危险的,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达30%!
且李斯特菌在冰箱中无处不在,目前肉类、禽类、奶制品、海产品、蔬菜、冰淇淋、凉拌菜等食物,都已被证实可以被李斯特菌污染。
尤其是以下两种食物:
01肉及肉制品
大概有45%以上的李斯特菌来自于肉制品!例如香肠、牛肉、家禽肉等,还有冬天大家常吃的酱肉、酱鸭等,吃不完放冰箱,下次又直接拿出来吃,也很容易被感染。
02开封的奶制品
开封的奶制品,例如牛奶、酸奶、奶酪等,也是李斯特菌很喜欢的地方。有研究发现,12小时后,开封牛奶里的菌落数量可以直接增长18倍之多,所以奶制品开封后最好当天就喝完。
所幸的是,这种细菌不怕冷,但是怕热,给食物充分加热,就是破坏李斯特菌的重要手段。因此,从冰箱拿出来的食物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再吃!
3
真正不适合放冷冻室的
其实是这几样食物
01碳酸饮料——可能会爆炸
仔细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很多碳酸饮料的包装上都会明确标注:不可在0℃以下冷冻!
这是因为碳酸饮料一旦放入下层冷冻,内部的水易结冰发生膨胀,会使罐内气体压力增大,加上罐内本身就有二氧化碳,存在压力,瞬间开启就容易把密封的罐子“胀炸了”。
早前就有新闻报道过,长沙有一20岁的大三学生小袁,在捡起掉在地上的冰冻可乐的时候,冰冻可乐爆炸,硬生生将其左手虎口炸出了7cm的口子,其左手拇指更是被炸骨折了!
而且即便碳酸饮料没有完全结冰、处于半液体半固体状态,若直接打开瓶盖或拉环,气体也容易裹挟液体或固体喷涌而出,对人体造成伤害。
同理,像密封的瓶装或罐装啤酒、气泡酒等饮品也可能发生类似危险,因此更建议将此类饮品放在0℃~25℃左右的环境内存放。
02热带水果——易冻伤、冻烂
北方很多地方都喜欢把梨、柿子这些水果冷冻起来,在经过低温冻结的「锤打」后,这些水果不但能摆脱酸涩的味道,还能变得更美味多汁。
但也不是所有水果都适合冷冻的,像香蕉、芒果、木瓜等热带水果就不适合,在受到低温时,它们的表面会发黑、还更易变质、腐烂!
03腌制肉类——影响风味、缩短储存期
虽然肉类等在冷冻后比较耐储存,但对于腊肉、咸鱼、腊肠等腌制肉类来说,还是更适合室外低温保存。
因为这类腌制肉类本身水分较少,在冷冻条件下腌制品中残存的水分会结冻,促进脂肪的氧化,致使腌制肉类出现哈喇味。还会结块或松散,使肉质变味,反而缩短了储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