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洗澡也会猝死?提醒:4个原因要心中有数,做好5点更安全

2025-02-02宁静致远人生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迈的李老先生感受到了自己不再年轻的迹象。每到冬天,他洗澡的时候总是不禁颤抖。有一段时间,李老先生因为忙碌而好久没有彻底洗个澡了,自己也明显感觉到身上有一股臭味。于是,他下定决心,脱光衣服,彻底洗个澡。然而,进入浴室不到十几分钟,发生了一场意外。

李老先生躺在浴室地板上,胸口剧痛不已。幸好他的儿子在医院下班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随后,李老先生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由于抢救及时,他幸运地保住了一条命。事后,李老先生反思了很久,为什么年纪大了,连洗个澡都会有致命的危险。

老年人洗澡也会发生猝死?4个原因要心中有数

近年来,洗澡时发生猝死的人数逐渐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占到了总数的80%左右。老年人洗澡发生意外的原因多种多样。为了让老年人更加安全,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温差变化

首先,老年人在寒冷的环境中暴露,很容易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脑出血和猝死的风险。然后通过温水浴降低血压,会导致大脑、心脏和消化道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减少,增加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风险。

2、物理作用

与洗澡相关的物理作用包括温热作用和静水压作用。一般来说,老年人泡在浴缸里,末梢血管会因为热而膨胀,血流从大脑和心脏重新分配到末梢血管。同时,静水压作用身体,会增加静脉回流,增加血压和心输出量。这些器官的血流重新分配会导致老年人出现缺血症状。

3、洗澡时间过长

随着洗澡时间的延长,血压的变化也变得更加明显。在更衣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洗澡前血压已经上升,在高温下洗澡后,血压会进一步上升。然后血压开始下降,洗澡后大约4-5分钟内,收缩压比洗澡前下降了51.3%。有时,老年人从浴缸出来时的立位动作会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实际上,老年人洗澡时血压的下降也受到热水温度的影响。

4、血压波动

尤其是本身就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再加上洗澡时间过长,很可能触发脑梗塞、心肌梗死、心脏猝死。一般来说,老年人使用超过42°C的水洗澡,洗澡后的血压下降可持续长达12小时。由于血压下降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在洗澡时,而且在洗澡后,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可能性较高。一旦这样发生,老年人很可能会晕厥和头晕,导致摔倒和溺水事故。此外,老年人长时间高温洗浴会因为出汗而导致脱水和高凝状态,进一步增加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风险。

老年人洗澡时要注意5点以增加安全性

随着冬天的来临,气温骤降,即使在室内,没有暖气的房间和浴室中的温度也会下降到10度以下。在这样低的温度下,老年人洗澡时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较高。为了确保洗澡时的安全性,老年人应该遵循以下5点建议:

1、减少洗澡时的温差

在更衣室、浴室、卫生间等容易冷却的地方,使用暖气加热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此外,窗户周围的热量容易逃逸,因此进行隔热改造,如安装内窗等,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条件允许,老年人可以选择有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在洗澡时,先打开空调和浴霸。等待室温适宜后再开始泡浴或淋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年人选择泡浴,最好选择较浅的浴缸,水位也要低一些,以半身浴为宜。

2、水温不宜过高

如前所述,高温下洗澡会导致老年人的血压急剧波动。因此,老年人不管是淋浴还是泡澡,水温都不应超过42°C,建议在微温39-41°C之间。但是,如果在这个温度下泡澡的话,水温会很快冷却下来,所以老年人洗澡的速度应该快一些。如果是淋浴的话,洗澡的时间也应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

3、正确选择洗澡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认为洗澡就是吃过晚饭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洗就可以了。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正确选择洗澡时间相对更加安全。一般建议,老年人在白天体温升高、血压稳定的16:00-19:00之间洗澡。此外,老年人要避免在饭后、饮酒后洗澡。更重要的是,在洗澡时不要突然站起来,以避免血压下降。

4、洗澡后补充水分

如前所述,老年人在高温下洗澡,时间过长很容易因出汗过多而导致身体脱水。因此,洗澡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预防脱水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

5、洗澡时告知家人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