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是“癌症加速器”?提醒:这3种鱼真的会招癌,吃得越多,胃癌、肝癌离你越近

2025-01-23人生如戏

中国人讲究“无鱼不成席”。其实岂止宴席,哪怕是咱们的日常膳食,鱼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上流传的“鱼肉是癌症加速器”的说法,让不少人对鱼望而生畏。

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小编这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鱼肉是“癌症加速器”?

关于“鱼肉是癌症加速器”的说法,主要来源于一项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年发表于《癌症病因与控制》的大型研究。

该研究通过分析491367名成年美国人(平均年龄为62岁)的鱼类摄入情况(包括炸鱼、非炸鱼和金枪鱼的频率及分量)与恶性黑色素瘤及原位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发现摄入更多的非油炸鱼、金枪鱼会增加患恶性黑色素瘤和0期黑色素瘤的风险,而炸鱼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并未被发现。

不过研究人员也提醒,该研究是观察性的,并不能证明鱼类摄入与黑色素瘤风险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他们推测,该研究结果可能与鱼类中的污染物有关,如多氯联苯、二噁英、砷和汞,而非鱼肉本身。

无独有偶,2023年一项发表于《国家癌症中心杂志》的研究(受试者为来自中国10个地区的8.8万名30~50岁国人)也显示,较高的鱼肉摄入量与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

然而,研究人员也表示,该结果可能与鱼类的食用方式有关,如咸鱼、腌鱼和烤鱼等,而详细饮食数据的不足降低了假设的可信度。

总之,大家千万不要看到一些鱼类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就简单推测吃鱼会增加致癌风险,对于那些结论我们都要谨慎看待。

事实上,大家更该警惕那些真正的“招癌鱼”,譬如以下3种~

01

中国式咸鱼

其实,早在2012年,世卫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中国式咸鱼列入“一级致癌物”名单。

咸鱼在用高浓度盐腌制及暴晒后,会产生较多的亚硝基化合物(多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致癌成分,具有较明确的诱发胃癌的作用。

有研究认为,日本北海道人的胃癌发病率相当高,就可能与当地人喜欢吃盐含量超高的咸鱼有关。

当然,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大家偶尔吃点咸鱼没问题,但天天配粥、配饭吃,万万不可!

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高盐。大型流行病学表明,胃癌、冠心病、脑卒中、骨质疏松等诸多疾病均与高盐摄入有关。

二是其发酵过程中易产生一些霉菌和嗜盐菌。

三是其发酵过程中会出现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当它与蛋白质分解物反应后,可结合产生一级致癌物——亚硝胺类物质。

注意:除了咸鱼,做法类似的腌鱼大家最好也别多吃。

02

淡水鱼生

淡水鱼是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的重要中间宿主,很可能携带有肝吸虫活囊蚴。如果人吃了,虫从口入,人体很容易感染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肝吸虫病。

流行病学研究就发现,爱吃淡水鱼生的地区,肝吸虫病最“流行”。

其实,人体在感染肝吸虫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这不但让感染者放松了警惕,还给了虫子们“发展壮大”的机会——只要一个月,肝吸虫囊蚴就能发育为成虫,一日可产卵几千枚。

等寄居人体的肝吸虫在肝内大量繁殖后,会阻塞胆管、滞留胆汁,引发肝肿大、纤维化、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等,久而久之可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及胆管癌。

注意:如今火遍全网的生腌也有这个风险,而且吃鱼生、生腌时喝高度酒,或蘸醋、酱油、芥末等,都很难杀死其中的肝吸虫活囊蚴,所以不吃才是最安全的。

如果偶尔吃过,担心或怀疑自己被感染,要尽快到医院检验粪便。

03

烤鱼熏鱼

烤鱼、熏鱼在制作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首先,鱼肉中的脂肪会因高温裂解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通过热聚合反应,可生成苯并芘。

其次,烧烤、熏制鱼肉时,木炭燃烧产生的苯并芘,可随烟雾一起污染食物。而鱼肉滴落的油脂掉在燃烧的木炭中,产生的烟也可将苯并芘附着到食物表面。

苯并芘作为一种强烈致癌物,已被研究证实对人体各器官如胃、肺、肝等具有致癌性。

最后,熏鱼、烤鱼种通常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前面已提及,小编不再赘述。

不少流行病学调查就显示,喜欢进食烧烤、熏制食物的地区,胃癌发病率也较高。

注意:大家日常尽量少吃高温烧烤、烟熏食物,如果实在想吃,最好自制,不要光顾路边摊。

自制烧烤、熏制食物时,别让食物与炭火靠太近,最好用锡箔纸把食物包起来,烧焦的部分不吃。

最后小编再叨叨几句:癌症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也非单纯吃出来的,所以大家耐不住口腹之欲时,除了淡水鱼生,咸鱼腌鱼、烤鱼熏鱼偶尔一尝未尝不可,但一定不能经常吃、大量吃。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