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钟爱喝汤。一天辛劳之后,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真是件幸福的事情。然而,喝汤虽好,若方法不对,养生汤也会变成伤身汤。
广东人以“嗜汤如命”而闻名。在广东,没有菜倒也罢,但不能没有汤,尤其是老火汤。老火靓汤是广东人钟爱的美食,常常需要煲制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人们认为,煲的时间越长,汤的营养越高,进补效果越好,味道也更美妙。
然而,老火靓汤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其原因有三:
首先,煲汤时间久,并不会增加汤的营养。汤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他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油脂、嘌呤等只占汤的很小比例。实验表明,用高蛋白食物煲汤,汤可能看起来浑浊浓郁,但其中溶出的蛋白质只有很少的比例。事实上,至少85%的蛋白质仍然留在炖汤的材料中。因此,汤的营养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草鸡汤和老鸭汤,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反而越低。
其次,煲汤时间越久,汤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越高。研究发现,煲汤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汤中亚硝酸盐(致癌物)的含量。超过4小时,随着煲制时间的延长,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增加,煲制超过6小时的汤就存在安全隐患。
最后,煲汤时间越长,嘌呤含量越高,容易引发痛风和结石,对肾脏造成伤害。我国尿石症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如广东省。在制作老火汤时,如果想要鲜甜可口,通常需要加入肉类食材,如鸡架、猪骨和瘦肉,同时煲制时间也要足够长。然而,这样做会导致汤中的嘌呤含量升高。过量摄入嘌呤会产生尿酸,当肾脏无法代谢尿酸时,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的增加。尿酸过高不仅容易引发痛风,还可能导致尿酸结石的形成,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肾衰竭。
曾经有一位50多岁的阿姨,因腰腹绞痛而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她的双肾都有大结石,其中一侧肾脏已经出现萎缩。医生询问她是否平时喝水很少,阿姨否认了这一点。她是一名餐厅服务员,每天都会喝好几碗汤。医生找到了问题所在:阿姨过量喝老火汤,正是导致结石的罪魁祸首。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煲汤的两个要点:肉汤最好煲制1小时左右,不要超过2小时;鱼汤则控制在1小时内;鸡汤、排骨汤煲制3小时左右足矣。每周喝老火汤的次数不应超过3次。
以下是五类人最好不要喝老火汤:
1. 高尿酸和痛风人群:老火汤中嘌呤含量较高,尤其是用海鲜、肉类、蘑菇和动物内脏等食材煲制的老火汤,容易引发尿酸升高和痛风。
2. "三高"人群:许多老火汤都含有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盐,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人群来说,过量饮用这些汤会加重病情,所以最好选择清淡一点的汤品。
3. 肥胖人群:经过长时间炖煮的老火汤,脂肪含量一般都比较高,过量摄入容易导致肥胖。
4. 肾功能不好的人:老火汤中嘌呤和磷含量较高,这两种物质对肾脏不太友好。过量摄入嘌呤可能导致尿酸升高,引发痛风性肾病。过量摄入磷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对于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喝了含磷较多的汤之后,情况会更加恶化。
5. 胃病患者: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不宜喝浓肉汤或者浓鸡汤泡饭。这些汤中的氮浸出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病症状。
因此,不要过分迷恋老火靓汤,这种汤喝多了并不能养生,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我们要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汤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和健康。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