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山药 50 克、芡实 20 克,加 5 - 8 颗红枣,温养脾胃。
容易上火:保留莲子芯,加 15 克百合,清热又安神。
湿热体质:常舌苔黄腻、易长痘、口干苦。加赤小豆 15g、荷叶 5g,赤小豆清热利湿,荷叶升清降浊。湿热重可加炒薏苡仁 10g,虚寒体质别用。
气虚体质:表现为气短懒言、易出汗、易感冒。加黄芪 10g、党参 10g 补气,炖汤配鸡肉或排骨,健脾又补气。
阴虚体质:有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问题。加百合 10g、麦冬 10g 滋阴,缓解阴虚火旺。
阳虚体质:怕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加桂圆 10g、生姜 3 片,搭配羊肉煲汤,驱散寒气。
气郁体质:情绪低落、胸胁胀闷、月经不调。加玫瑰花 5g、陈皮 5g,代茶饮时加蜂蜜,舒缓情绪。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按摩时,可采用拇指点按法,将拇指指腹置于足三里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放于小腿后侧。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有节奏的点按,点按时拇指需垂直用力,力度由轻渐重,以能耐受为度。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长期坚持按摩足三里,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身体免疫力,对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问题效果显著。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按摩手法为揉法,将手掌掌心贴于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揉动,动作要轻柔、缓慢,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按摩频率保持每分钟 80 - 100 次,每次按摩时间约 5 分钟,可在饭后半小时进行。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有效缓解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脾胃不适症状。
脾俞穴:在背部,第 11 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若自行按摩,可使用按摩捶等辅助工具,将按摩捶的击打头对准脾俞穴,进行有节奏的轻轻敲打,力度适中,以穴位处有微微酸胀感为宜,每次敲打 3 - 5 分钟,每日 1 - 2 次。也可由他人帮忙,采用指揉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指腹按压在脾俞穴上,进行轻柔的环形揉动,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按摩脾俞穴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化,对改善脾虚泄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积极作用!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