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健康之旅,每天几个,补肾、健脾、强筋骨,浑身更有劲!但2类人要少吃
随着秋风渐起,大街小巷弥漫着诱人的香气,锅里的糖炒栗子已经开卖。软糯的口感,热乎乎的触感,让人一边剥一边吃,根本停不下来。然而,吃栗子也是有讲究的,不正确的食用方式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虽然栗子在生物学上被归类为坚果,但与瓜子、腰果和核桃等其他坚果不同,栗子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不是脂肪。据统计,栗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42.2%,略低于馒头(47%),但比米饭(25.9%)要高出许多。此外,栗子的蛋白质含量介于馒头(7g/100g)和米饭(2.6g/100g)之间,脂肪含量也处于中等水平。而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方面,栗子明显优于馒头和米饭。综合来看,将栗子作为主食食用更为合适。如果下午吃了栗子或者在菜肴中加入了栗子,要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偶尔以栗子代替米面馒头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有两类人在食用栗子时需要格外小心。
1.糖尿病患者:一般来说,7~8颗中等大小的栗子差不多相当于一餐主食的量。特别是糖炒栗子,制作时通常会加入大量的糖和油,热量更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栗子时需要控制好数量,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2.肠胃不好的人:栗子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还含有无法被消化的棉子糖。这些成分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大量气体,容易导致腹胀和反酸等问题。尤其是生栗子和冷掉的栗子更不容易消化。肠胃不好的人,如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和容易胃胀反酸的人,如果大量食用栗子,不仅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胃胀和胃痛,甚至可能导致胃出血。因此,他们必须少吃栗子,特别要注意避免食用生栗子,尽量食用热的栗子,而冷掉的栗子可以炖汤或炖肉时加热后食用。
其实,栗子本身是一种很好的食材。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栗子具有补肾、健脾和强筋骨的功效,能够调理腰腿无力和小便频数等问题,被誉为“肾之果”。在天气逐渐变冷、人体需要养藏精气的季节,适当食用栗子非常合适。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现在正是吃栗子的好时候,不吃真的可惜了。
1.火煨栗子,补益肾脏:将玉米棒放在火上烧至黑色,锅中铺上锡纸,将烧好的玉米棒放到锡纸上,撒上适量的盐。将栗子的表面割开,放在玉米棒上,盖上锅盖摇匀,用小火焖煮约10分钟,直到栗子熟透即可。
2.栗子粥,益气养血:将100g粳米洗净,浸泡30分钟;剥去外壳的200g栗子放入冷水中浸泡3小时。将粳米和栗子放入锅中,加入1000ml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45分钟后加入15g桂圆肉、10枚去核的大枣和适量的白糖,再煮10分钟左右,直到粥变得黏稠即可。
3.栗子炖鸡,益脾润燥:将整只土鸡和适量的栗子放入锅中,加入凉水炖煮半小时。然后加入10g当归,继续小火煮制半小时,最后再放入3g陈皮煮10分钟即可出锅。需要清火的人可以用少量石斛替代当归;有尿频和尿急症状的人可以加入5~10粒枸杞缓解肾虚;脾胃太热、容易上火的人则不宜食用。
1.看准外形:选购栗子时,最好选择外壳颜色浅、绒毛多、没有光泽的栗子,这样的栗子通常更新鲜,成熟度也刚刚好。而那些颜色深、绒毛少、外表光亮的栗子基本上都是老栗子,口感不佳。此外,挑选形状一面平、一面圆、呈半圆状的栗子,更加香甜可口,两面都非常平的栗子不要购买。
2.挑对颜色:如果购买剥好的栗子仁,要记住不要一味追求金黄色或洁白色,这种栗子很可能经过化学处理。一般来说,挑选颜色自然的栗子就可以了。另外,如果买回家的栗子仁放久了或煮熟后变成褐色,也不必担心。这是栗子所含的酶发生的褐变反应,只要没有异味,就是好栗子。
3.轻轻摇晃:拿起栗子轻轻摇晃,如果能听到明显的晃动声,说明里面的栗子仁比较干瘪,品质不佳。如果听不到什么声响,说明内里的果仁饱满,可以选择购买。在选购加工好的糖炒栗子时,也要注意不要购买路边炒制的,容易沾染污染物;用纸巾擦一擦栗子外壳,有油渍的不要购买,可能是用工业石蜡油增亮过的;吃起来甜到微微发苦的可能违规添加了糖精,也不要购买。
栗子作为“秋果之王”,不仅味道香甜可口,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栗子可以补肾、健脾和强筋骨,对于腰腿无力和小便频数等问题具有调理作用。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和肠胃不好的人来说,需要注意适量食用,并避免生栗子和冷掉的栗子。在挑选栗子时,要注意外形、颜色和果仁的状态,选择香甜好吃的栗子。让我们享受秋天的美食,同时保持健康!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