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有言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离世后,兄弟姐妹就成了我们与原生家庭最后的纽带。
可当岁月流逝,血脉相连的人围坐一桌时,便会发现已经物是人非。
往日的恩怨纠葛,大多都会在这一刻浮出水面。
年过花甲再回头看,那些争得面红耳赤的兄弟姐妹,早已在命运的因果中,活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
1
争夺遗产最厉害的人,多半是晚年受穷的人
《增广贤文》有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父母走后,最寒心的不是手足的冷漠,而是分遗产时的算计。
有人为了一间老宅撕破脸,有人为了一张存折咒骂半生。
可到头来,争得最凶的人,往往活得最苦。
老家有个张大爷,兄妹三人原本感情不错。
父亲去世后,母亲临终前留下一套老房子,说好兄妹平分。
可大哥偷偷改了遗嘱,声称母亲临终糊涂,房子该归长子。
二姐一怒之下砸了大哥家的玻璃,小弟干脆把母亲留下的金镯子藏了起来。
一家人闹上法庭,房子被拍卖分钱,兄妹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十年后,大哥中风瘫痪,儿子卷走他的积蓄;
二姐投资失败,连房租都交不起;
小弟孤身一人,病了连杯热水都喝不上。
逢年过节,邻居总听见他们念叨:“要是当年没争那点钱……”
与至亲明算账,算得清钱财,算不清因果。
在钱财面前红了眼的人,心里多半已经荒芜。
算计手足时拨动的算珠,终会变成晚年独坐时的寂寞。
钱财能分割,福报不能均摊。
盯着房产的人,看不见时光在亲人脸上刻下的皱纹;
攥着存款的人,握不住兄弟姐妹递来的温度。
人这辈子最大的亏本买卖,是用血脉亲情兑换真金白银。
父母留下的最珍贵遗产,不是教你如何分家产,而是教会你怎样守住围桌吃饭的情分。
争来的钱财填不满良心的窟窿,让出去的利益照得见人性的微光。
2
《围炉夜话》云:"薄族者,必无好儿孙。"
家风是一面镜子,父母如何对待祖辈,子女便如何对待父母。
但凡有一代人失德,整个家族的根基都会动摇。
宣统三年冬,天津绸缎商刘老爷咽气前,五个儿子在厢房吵了三天。
长子说母亲偏心幼弟,次子翻旧账说父亲给老三多置了铺面,老四老五干脆撕了账簿。
病榻前只剩发妻王氏端药,她望着丈夫瞪圆的眼睛,想起三十年前丈夫把瘫痪的婆婆扔在柴房的场景。
二十年后,刘家老宅成了大杂院。
长子中风被儿媳锁在耳房,次子被债主打断腿躺街边要饭,老三沉迷于赌博败光祖产。
最讽刺的是老四——当年他霸占祖宅赶走兄弟,如今躺在母亲睡过的雕花床上,被三个儿子轮流喂砒霜争家产。
不孝的种子,多半是由长辈亲手埋下的。
父母若对老人刻薄,儿女就会对父母敷衍;
父母若把孝顺当交易,儿女就会把赡养当负担。
此刻你递给父母的温度,迟早会通过儿女的手传回自己身上。
那些推脱“轮班照顾”的子女,往往从小听着“养儿防老”的算计长大。
孝道不是血脉自带的温度,而是代代相传的教养。
人活到最后才会懂:你推开父母的那双手,早晚会被子女推开;
你给父母端过的每一碗饭,都会变成子女将来递给你的一杯水。
3
放不下旧账的人,多半是内心很痛苦的人
《五灯会元》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兄弟姐妹之间,总有些陈年旧账:
你嫌他结婚时少随了礼金,他恨你当年没帮他找工作。
可死死攥着这些恩怨的人,折磨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
村里李奶奶和妹妹冷战了三十年。
只因当年妹妹嫁人时,母亲把祖传的玉镯给了她,李奶奶觉得偏心,从此再不登娘家门。
逢年过节,看着万家灯火团圆,李奶奶硬是用旧账把心里的思念强压下去。
直到去年,妹妹肺癌晚期,托人送来那个玉镯,附了张字条:“姐,镯子我戴了一辈子,最暖和的还是小时候和你挤一床被窝。”
李奶奶攥着镯子赶到医院时,妹妹已经说不出话。
葬礼那天,她突然嚎啕大哭:“我赌气赌掉了半条命啊!”
放不下旧账的人,就像背着磨盘走路:
你怨他当年让你摔了跤,却忘了自己也被压弯了腰。
人老了,能坐在一张桌上吃饭的兄弟姐妹,都是上天留给你的福报。
那些陈年的委屈、计较、不甘心,在生死面前不过是一把灰。
算得清田产地契,算不清血脉情分;争得赢口舌高低,争不回错付的光阴。
执着于旧怨的人,往往活得最累。
他们以为翻旧账能讨回公道,却不知每翻一次都是往心里扎刺。
兄弟姐妹之间,能淡了恩怨是福气,能忘了对错是智慧。
攥紧的手握不住真情,松开手才能接住余生。
▽
居里夫人说过:“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父母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便是至亲。
计较钱财的人,心里永远缺一份温情;
逃避责任的人,晚年总要面对亏欠;
困在过去的人,大多看不见未来的路。
手足间的饭桌,该盛满理解而非算计,该摆着宽容而非旧账。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