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在冬季是常见的水果,街头巷尾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很多人只是单纯地将其当作一种美味的水果,殊不知,橘子浑身是宝,善加利用能发挥类似药物的作用,解决一些小麻烦,然而这一优点却被众多人所忽视。
(一)橘子肉
橘子肉口味多样,有的酸甜,有的纯甜,这是因橘子种类不同所致。其好处众多,能减轻咳嗽,润肺理气,还有开胃的作用。但要注意的是,橘子肉含糖量较高,血糖高的人群应控制食用量,以免血糖上升。
(二)橘子皮
提到橘子皮,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陈皮。陈皮作为一种药材,在健脾化痰、缓解咳嗽方面效果显著。冬季易染风寒咳嗽,用陈皮泡水、煮汤或煮粥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需明确,陈皮并非普通的干掉的橘子皮,而是经过专门的风干及其他处理方式而成,两者不可混为一谈,随意食用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三)橘络
不少人吃橘子时会扔掉橘络,其实这是一种浪费。橘络具有化痰的功效,对于有痰难以咳出的人,或许能通过它来改善状况。
(四)橘子的核
橘核常常也被人们所忽略,但其在散结、止痛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因为能入肝经和肾经,对肝肾也有益处。
(五)橘叶
橘子叶在购买时不一定能见到,即便见到,也可能会被忽视。若将其保留用来泡水喝,对于疏肝、散结以及化痰可能有帮助,胸口胀痛者适当饮用或能缓解不适。
橘子虽好,却也有禁忌。首先,不宜与牛奶、萝卜同食。橘子中的果酸、维生素C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相遇,可能产生凝固,给肠胃不好的人增添负担,导致腹胀、腹痛等。萝卜在人体中会产生硫酸盐,代谢后转变为硫氰酸,与橘子中的类黄酮物质相遇,可能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引发甲状腺疾病。当然,并非一定会出现这些问题,只是存在一定风险,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
生活中常有吃橘子会变成小黄人的说法,导致一些人不敢多吃。其实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发生,但无需过度担忧,因为这只是暂时的皮肤变黄,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恢复,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这是由于人体摄入胡萝卜素过多,超出代谢负荷,积留在血液中并遍布皮肤表层所致。若全身皮肤变黄,表明橘子吃得过多,也提示应适当控制摄入量,每天以2-3个为宜,以免给身体带来负担。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