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明明看起来条件不差,却活得很累?
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顾全一张脸,不惜把自己困在精神的牢笼中,实则是捡了芝麻,扔掉了西瓜,真的很傻。”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人:把金钱、时间和精力都拿来装点“门面”,到最后却掏空了自己的生活底子,变得一无所有。
仔细观察身边那些日子过得好的人,往往都有这些共性:内核强大,心态平稳,精神松弛。
作家冯唐也提到过人生成事的“九字秘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在他看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不要脸。
人活一辈子,如果太看重“脸面”,太在意他人的评价,事事太过敏感,迟早会在内耗中拖垮自己。
2025年,想要活得舒服、身心自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不要脸”。
01
活在别人嘴里
是人生大部分痛苦的根源
萧伯纳说:“比世人的目光还要可怕的,其实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
之前听一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正好
他去参加了一场老同学聚会,聚餐地点是其中一位同学的家里。
当天的饭桌前,每个人都穿得光鲜亮丽,有的人旁边还放着名牌包包,戴着名贵手表......
相比其他人,他和妻子的穿着打扮显得极为朴素,望着眼前一个个光彩夺目的老同学,他们感到些许不自在。
吃饭的过程中,大家闲聊起来,有人炫耀着自己新买的大房子,有人显摆自己婚后物质条件多么丰厚,有人互相吹捧事业上取得了多么高的成就.....
当别人问及他们的情况时,他们只是笑了笑,打岔结束了那个话题。
饭后,那位刚住进新房同学的母亲,突然赶来当着众人的面大哭:
“我跟你爸卖了老家的房子,拿出所有积蓄给你买的房,你现在只顾着在别人面前装阔,完全不管我们老两口的死活.....”
气氛一时间变得尴尬,那位同学因为在人前丢了面子,一时间竟对自己母亲破口大骂,声称要断绝关系。
回家路上,剩下的几人闲聊时才发现,另一位看似生活条件十分优渥的老同学,其实也只是为了众人的一声奉承,为了赚得足够的面子,刷信用卡买的大牌奢侈包。
她感慨道:“原本害怕被大家瞧不起,现在才觉得做人还是实在点心里踏实.....”
那顿饭后,网友突然明白:多少看似熠熠生辉的生活背后,都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强撑。
妻子也告诉他:不必在乎别人怎么说,也没必要跟风用虚浮的物质装点自己的生活,那些东西一点实际价值都没有。
只有自己能真切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旁人说得再多,对于自身而言,也不过是生活中的一阵风吹过。
而很多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痛苦的来源,正是因为活在别人嘴里,把旁人的评价看得太重。
就像心理学上常讲的:
“焦虑,通常是你总想要掌控一切;抑郁,通常是你太想要达到完美;
紧张,通常是你太在意他人评价;恐惧,通常是你总希望得到认同。”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为了面子,塌了里子,实属得不偿失。
《一代宗师》里说的很对:
“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只有活成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早已都懂得了放下的智慧。
日常生活中,放下攀比,着眼于“眼前”,就会看到自己的幸福,日子过得自由自在。
变老的路上,放下脸面,敢于“不要脸”,终能收获长久的心安,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02
厚脸皮
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马未都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一个观点:脸皮薄,是人致命的缺陷。
你走上社会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你脸皮薄,也没那么多人在意你做每件事、每个决定,说每句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当你有话到了嘴边,却怕伤颜面说不出口的时候,人家永远不会知道你的意图是什么,就会错失很多机会,错过改变命运的钥匙。
当你执着于维护脸面,害怕被人笑话而处处逃避伪装的时候,迟早会因为旁人的眼光,把自己逼进死角。
在马未都看来,人啊,一定要把自己的脸皮练的厚一点。
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自我提升,戒掉过度敏感,保持一定钝感,往后的路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讲过一个故事:
他认识一位拥有高超医术的老教授,但脾气不太好,时不时就会情绪失控,因为一件小事对着助手发火。
教授带的两个助手,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
每当教授斥责两人后,其中一个都会因此而苦恼许久,感到压力特别大,久久难以缓过神来。
另一个应对这样的责备和教授的不满,总是笑以应对,继续专注做好手头的事,不让自己的心情受到影响。
一段时间后,那个倍感压力的助手彻底崩溃,选择了离开。
而另一个凡事都会笑着解决的助手,能力越来越强,逐步趋向于顶尖水平。
渡边淳一在书中总结道:“那些活得自由的人,大多对别人的评价‘反应迟钝’。”
究其根本,其实就是他们早已修炼出了极强的“钝感力”,不受外界言论所影响,不被他人评价所束缚。
很多时候,厚脸皮,正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关键法宝。
人的脸皮越厚,行走时的步伐越稳,人生路上通过的关卡也会越多。
真正厉害的人,不畏惧世俗眼光,不急于一时成败,更不会轻易将自己锁在浅薄的光鲜脸面上。
很认同毕淑敏说过的一段话:“你想让世界上所有人,都对你有好评,那是绝不可能的。
如果你想让所有人喜欢你,你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会使你自己的一生,成为一个悲剧。
活不出自我,会变成一个没有个性,没有色彩,也没有自我价值体现的那种人。
如果你不愿意做这样的人,那就做自己的掌舵人。”
与其强求所有人的认可,不如走出人际关系的陷阱,做一个厚脸皮的人,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常都过得问心无愧。
请相信:一个人能放下的东西越多,人生的枷锁就越少;内心越丰盈,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会越高。
03
中年以后,请过低配的生活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曾谈到过幸福的3种状态:
第一种是外界看来幸福,也就是他人的认可;
第二种是肉体的幸福,指的是感官的快乐和满足;
第三种是灵魂的幸福,说到底就是精神的充实和内心的安宁。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了灵魂的自由而不断努力,却始终困于旁人的目光和欲望的支配。
细细想来,这三种状态,对应的也正是一个人走向成熟最关键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屏蔽外界无关紧要的信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阶段,生活有一定保障,身心安全感得到满足。
第三阶段,不再过度关心他人口中的是非,懂得沉下心来,打理好自己的精神世界。
“老顽童”黄永玉强大且稳定的精神内核,常常被人称作是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物》曾这样评价道:
“他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大于时代,大于命运,大于痛苦,大到足以让他扭转结局,把悲剧写成喜剧,把苦变成笑话。”
有人曾诋毁他“崇洋媚外”,甚至故意作画丑化他的形象,他根本不理会对方。
他五十岁考驾照,八十岁去时尚杂志拍封面,九十岁还时常开车出去玩,可却因为这些热爱,遭到诸多非议,他也无所谓旁人怎么说。
在他的生活观里,人生就像是一场跑万米的比赛,有人说你跑的姿势难看,那就跑远点,听不见就好了。
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何必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
当一个人练就了屏蔽的能力,不再处处较劲,精神上便不会受累,人生也会活得更加精彩纷呈。
人生下半场,想要掌握幸福的秘诀,不妨试着做一次断舍离,过低配的生活。
(1)面子低配:不要因为争一时的面子,弄丢最重要的里子。
别忘了生活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2)表达低配:放下“自证”的习惯,别再处处向别人解释你自己。
你不用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也无需苛求人人都喜欢,做好自己就是最好。
(3)情绪低配:摆正心态,不慌不忙,尽我所能,敬我不能。
允许一切发生,凡事顺其自然,清理好心中的杂草,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
梁永安教授说:
“人应该把精力转向更宏大的世界,围着自己的生命火堆起舞,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从现在开始,该放得放,该忘得忘,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愿你守好心中的宁静,收获平淡的幸福,心静人自安,稳居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