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步入 60 岁,就仿佛进入了生命的一个新的阶段,身体和心理都开始经历显著的变化。这个阶段,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充满活力,而是更多地感受到岁月带来的影响。很多人在 60 岁过后,会明显察觉到身体的机能大不如前。
事实上,60 岁之后堪称寿命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有三种疾病尤其需要警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守护健康、延长寿命呢?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专属的健康指南,60 岁以上的朋友务必留意!
1. 心血管病——健康的头号威胁
当人进入 60 岁以后,心血管系统的患病率高达 39%,其导致的死亡率也大幅攀升。
对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觑,特别是中年人一旦突发心梗,猝死的风险极高。
倘若在长期熬夜、吸烟或者情绪激动之后,持续出现胸痛、胸闷、冒冷汗等症状,务必尽快就医诊治。
2. 骨折——隐藏的“第二杀手”
在我国,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因骨质疏松而引发的骨折事件约达 37 万起,60 岁之后,其发生率更是急剧上升。
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阳光照射不足,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也随之升高。
所以,不少 50 岁刚出头的人,稍一运动就感觉腰酸背痛,膝关节酸软无力,脚步虚浮,这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3. 老年痴呆症——悄然来袭的隐患
老年痴呆症,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如今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之后,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在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其患病率约为 7%,也就是说,每 100 个老年人中就有 7 人患有老年痴呆。并且,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倍增加,65 岁后上升到 10%,80 岁后甚至会超过 30%。
顺应四季的阴阳变化,是养生的关键。通过补阳养阴,能够延年益寿。
(1)依照四季调整作息
中医理论主张,人体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四季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起居休息。
太阳升起时,人体的生物钟会发出相应指令,交感神经开始活跃,这便是起床的最佳时机。
同时,建议每晚在亥时(9 点至 11 点)做好休息准备,在子时(11 点至 1 点)进入睡眠状态。中医认为,阴气旺盛时适合入眠,阳气旺盛时则适合醒来。而子时正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入睡,最有助于养阴,睡眠质量也能达到最佳。
(2)适应四季寒暑变化
祖国传统养生学强调“顺四时而适寒暑”,对于老年朋友而言,如果能够顺应时节进行养生,不仅能够轻松度过每一天,还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做到顺应四季,春天应多外出散步,吸收自然界中的阳气;夏天宜晚睡早起,适当多出汗;秋天要早睡早起,收敛神气;冬天则需避寒就温,减少出汗、多晒太阳。
生命离不开呼吸。尽管人们时刻都在进行呼吸运动,但未必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
最为科学的呼吸方法是:“吸——停(屏气 10—20 秒钟)——呼”的腹式深呼吸形式,这样能够增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肠鸣次数,有利于消化吸收,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这种腹式深呼吸能够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高血压,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失眠症状。最为重要的是,腹式深呼吸能够促进健康长寿。此外,研究表明,坚持腹式呼吸半年,膈肌的活动范围能够增加 4 厘米,肺活量也会显著提高。
(1)多吃粗粮,关爱消化系统
粗粮富含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利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能够起到辅助降血脂、降血糖等保健作用。
北京朝阳医院的营养师宋新指出,粗粮摄入过少,无法发挥预防慢性病等多种保健功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能摄入 50~100 克粗粮。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的粗粮量占主食总量的 1/3 较为适宜。
(2)少食多餐,适应身体需求
老年人由于咀嚼及吞咽能力较弱,往往一餐进食量有限,而且进食时间较长。为了确保每天能够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不妨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一天分 5~6 餐进食。
心态平和是众多长寿老人的共同特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吴明营教授曾经表示,心态平和,心脏才能保持健康。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受到委屈时不要怨天尤人;身处逆境时,要善于发掘事物积极的一面;坦然面对问题、坚定立场、学会沉默;学会换位思考,包容一切;淡泊名利。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60 岁以后是寿命的关键期,过了 60 岁,要警惕上述三种疾病!这份精心准备的健康指南,能够帮助大家预防疾病、守护健康、延年益寿,60 岁以上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不妨将这份指南分享给身边每一位 60 岁以上的朋友,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健康长寿,跨越百岁大关!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