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啃老3年、失业6年,无公司敢用他,他靠“哪吒”逆天改命:人生最大的贵人,是不认命的自己

“我命由我不由天!”  

2019年夏天,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燃爆全国。《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之巅,导演饺子(杨宇)的名字从此载入影史。

2025年《哪吒之魔童闹海》春节档上演,好评如潮,五年的等待,饺子再一次火出圈。

2002年的四川成都,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一位名叫杨宇的优等生,在毕业前夕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我要做动画!”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母亲的手微微颤抖,她知道儿子对画画的痴迷,但放弃医学的铁饭碗去追求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这无疑是场赌博。

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与嘲笑,杨宇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内心的选择。他毅然辞职,改名“饺子”,将自己封闭在成都的老宅里,开始了一场长达3年半的“黑暗长征”。在这期间,他依靠母亲微薄的1000元退休金生活,每天伙食费不超过10元,一箱泡面成了他最长情的伴侣。

在这1600多个日日夜夜里,饺子几乎与世隔绝,一台电脑、一箱泡面、一套盗版动画软件,就是他全部的“装备”。没有团队,他就一人身兼数职,从编剧到分镜,从建模到特效,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汗水。他自学盗版Maya,翻烂了教程,硬是将自己从一个动画门外汉,锤炼成了全能型的动画创作者。

2008年,一部名为《打,打个大西瓜》的16分钟反战动画横空出世,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更是在国际上斩获了30多个奖项。这部作品,就像黑暗中凿出的一线光,照亮了饺子的动画之路,也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尽管作品获奖无数,却依然没有公司愿意向他抛出橄榄枝。国产动画行业的寒冬,让投资人对他冷嘲热讽:“做动画?不如去开火锅店!”

面对外界的偏见与冷遇,饺子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念。他开始接外包工作,从给儿童科普片画插画,到替游戏公司做特效,再到剪辑婚庆视频,每一份工作,无论大小,他都全力以赴。他用这些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从未停止对原创剧本的打磨与创作。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每天挖一点地道,总有一天会重见天日。”饺子如是说。正是这份坚持与毅力,让他在逆境中不断成长,逐渐积累了足够的实力与经验,为日后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动画这条道路上,饺子遭遇了无数的偏见与挑战。有人认为他半路出家,不够专业;有人认为国漫没有市场,注定失败;还有人嘲笑他的特效是“五毛钱”水平。然而,饺子用实际行动,对这些偏见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作过程中,他拒绝了投资方要求将哪吒形象改为萌系人设的建议,坚持打造出一个反叛、不羁的魔童形象。为了呈现出最完美的特效,他亲自上阵,测试了178版毛发渲染参数,调整了340次光影角度,连续48小时不合眼,只为让申公豹变身的那一刻,每一根毛发都能咆哮出中国特效的力量。

2019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之巅,饺子这个名字,从此载入了影史。五年后,《哪吒之魔童闹海》春节档再次上演,好评如潮,饺子再一次用才华征服了观众,也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与价值。

从医学生到动画鬼才,从蜗居啃老到一战封神,饺子的故事,是每一个普通人“逆天改命”的缩影。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天生的“魔丸”,所谓的逆天改命,不过是凡人把眼泪咽下去,把拳头攥出血,在至暗时刻依然相信——“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