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姿势让你感到舒服,就要当心可能是“呼吸模式”出了问题。
睡觉时不自觉地将手举高,通常是因为颈肩部软组织过于紧张,导致入睡困难,而举手可以缓解这种紧张感。肩颈僵硬和紧张往往与呼吸模式紊乱有关。呼吸与肌肉密切相关,健康的呼吸模式依赖于横膈膜的下沉与上提。横膈膜主导的腹式呼吸更为深入和缓慢,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放松全身肌肉。
然而,持续的压力或不良姿势可能导致横膈膜无法正常工作,呼吸模式从横膈膜主导转变为肩颈和胸部主导,形成呼吸代偿。胸式呼吸主要依赖肋骨扩张和耸肩,容易引发肩颈和胸部肌肉紧张。睡觉时喜欢举手,正是肩颈部代偿呼吸的表现。由于肩颈肌肉在白天频繁参与呼吸,晚上休息时仍处于紧张状态,举手可以帮助更多血液和营养流向肩颈,维持其代偿功能。
一般来说,膈肌主导的腹式呼吸更为深入和缓慢,对激活副交感神经(神经系统中的内脏运动神经)有很大帮助,可以放松全身肌肉。
但持续的压力、不良姿态引发的关节排列异常等,会导致横膈膜无法“胜任”工作。呼吸从横膈膜主导转变为肩颈及胸部主导,发生呼吸代偿。
睡觉时喜欢向后举手就与肩颈部代偿呼吸相关:
虽然举手睡觉短期内可能让人感到舒适,但长期保持这种姿势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影响上肢血液循环:长期举手可能导致上肢血液循环不畅,引发麻木,甚至末梢神经炎。
诱发肩周炎:举手时肩膀裸露,容易受凉,且肩关节负荷较大,可能压迫肩峰下间隙,增加肩周炎风险。
引发反流性食管炎:举手时横膈膜移位,腹压增加,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尤其是睡前进食过饱者、老年人和孕妇。
影响心肺健康:举手会限制膈肌和胸廓的自然收缩,影响呼吸,可能导致胸闷,甚至影响心肺功能。
如果你经常举手睡觉,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整呼吸模式,改善睡姿:
对镜自查呼吸:坐下后对着镜子用鼻腔呼吸,观察肩颈是否有明显起伏。如果有,说明需要调整呼吸模式。
呼吸调整练习:仰卧位,用枕头垫高双腿,双手放在肚脐位置,鼻吸鼻呼,感受腹腔的扩张与回落。每组练习5—8次,每天至少3组。
不同睡姿各有优缺点,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仰卧:缓解腰背痛,减轻脏腑压迫,但可能引发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
右侧卧:平稳心跳,保护大脑。
左侧卧:减少胃肠压力,适合怀孕中后期的女性,但长期侧卧可能导致脸部不对称。
俯卧:不建议,可能压迫胸部和关节,影响呼吸。
特殊人群的“保护性睡姿”
冠心病患者:建议右侧卧,头侧比脚侧高10—15度,减少下腔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脑血栓患者:建议仰卧,枕头高度5厘米左右,避免颈动脉受压,保证脑部供血。
心衰患者:建议半躺半坐,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吸入量。
腰背痛人群:建议侧卧,使用U型全身枕支撑身体,缓解压力。
静脉曲张人群:垫高脚部,使其高于心脏,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下肢静脉充血。
总之,睡觉时喜欢举手可能暗示呼吸模式或肩颈健康问题。通过调整呼吸模式、选择适合的睡姿,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保护身体健康。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