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是初伏第一天,也就是进入三伏天的日子,民间也叫“入伏日“。三伏天分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的日期和时间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民间传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入初伏的日子。入伏是民间比较重视的日子,各地的饮食都有讲究。明天初伏第一天,记得“吃二样,做一事,忌一事”习俗,顺遂安康入伏天!
一、吃二样
1、吃饺子
北方有这样一句俗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意思就是初伏第一天有吃饺子的传统习俗。为何北方人会在入伏天吃饺子呢?
这个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人们认为刚新收的小麦做成面食,可以增加食欲,排出“热邪”,如果在“头伏”能吃上饺子,就能平安度夏。
入伏天吃饺子到底靠不靠谱?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夏天吃饺子还真是一个补充营养的好方法,夏天炎热,人体新陈代谢会加快,身体大量出汗,这样就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还会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
人体内如果维生素B1的含量过低,容易导致乏力,而缺少维生素B2会有肌肉运动无力、耐力下降的疲累感。
入伏第一天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习俗,因为饺子馅料多样,加上营养丰富,而且最能代表家的味道,所以入伏吃饺子也有家人安康,平安度过最热三伏天的寓意。
夏季的食材中,黄瓜是不得不提的一种蔬菜,黄瓜在一年四季中都有,但是夏季的黄瓜最好吃,也是应季蔬菜。很多人吃黄瓜都是凉拌,其实黄瓜包饺子更好吃,比夏天的韭菜芹菜强多了,清爽好吃,味道特别鲜美。
2、吃伏羊
吃伏羊是入伏日的传统习俗,头伏第一天不仅是羊肉热卖的时刻,羊汤馆的生意也会异常火爆。
羊肉属于温补性食材,食用过后可以驱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喝羊汤、吃羊肉也有“以热制热”的寓意。
蒸菜最健康,很好的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使得营养最小化的流失,羊排不光可以做汤或红烧,这样拌一拌,蒸一蒸,做法简单味道好,最实惠最好吃。
二、做一事:贴三伏贴
三伏贴是民俗的一种老风俗习惯,三伏天是一年中气血最盛的日子,运用这一传统手段进行医治一些凉寒症状,能调节身体的阴阳调和,对于身体非常有益,在各地的中医院都会有贴三伏贴的服务,这样的传统习俗我们不能丢,安康度夏。
三、忌一事:忌正午出行
入伏后的三伏天正午时最热的时候,气温升高,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是非常强的,很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也很容易中暑。
忌正午的时候出门,也忌中午时分进行户外作业,尽量避免正午的高温天气,防暑降温是首要的,在炎炎夏日能平稳入伏,平安度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