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2》这部电影中,“殷夫人式”的拥抱令无数观众泪目。
当哪吒被无量仙翁下了穿心咒,全身布满尖刺,被困于天元鼎中时,殷夫人不顾被尖刺扎得刺痛和身后烈火的灼烧,义无反顾地拥抱着哪吒。“不要紧,最后了,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来没有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娘永远爱你。”
这一拥抱,不仅仅是母爱,更是无条件的接纳与支持,它穿越了生死,跨越了偏见,直击人心。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孩子终其一生都等不到这样的拥抱。在《哪吒1》中,哪吒刚出生时就是魔王降世,性格暴戾,当太乙真人要铲除哪吒时,殷夫人紧紧地抱住了刚出生的哪吒,说道:“别怕,娘在这儿。”她没有因为哪吒是灵珠还是魔丸而选择是否爱他,而是用温暖的怀抱接纳他。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才会拥有安全感,才会深信自己值得被爱,进而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孩子对安全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殷夫人的拥抱,就像给哪吒的心灵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在充满恶意与误解的世界里,仍能感受到温暖与归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得到的爱是有条件的,有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考了100分,妈妈就给你买玩具。”“你要是听话,爸爸就带你去游乐场。”这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觉得只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才能得到爱与认可,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不安与焦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可能会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而失去自我,或者在无法满足期望时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哪吒自出生便饱受误解与偏见,当他救下被海夜叉掳走的小女孩,却被村民喊作妖怪,满心的委屈与无奈。此时殷夫人始终选择相信他、理解他:“你压根就没想伤害百姓,对吧?你是气他们误会你。”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殷夫人的理解与支持,如同给哪吒贴上了“正向标签”,让他重新找回自我价值感。
![]()
在电影《嗝嗝老师》中,主人公奈娜自小就被妥瑞氏症所困扰。同学们全神贯注听讲时,奈娜会突然不受控制地发出怪异的“嗝嗝”声,身体也跟着剧烈抽搐。瞬间,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有的甚至模仿起她的怪声和动作,老师也认为奈娜在搞怪,让她去教室外罚站。但她的父亲始终理解她、支持她,奈娜在父亲的鼓励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每天刻苦学习教育理论,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讲课,克服因病症带来的表达困难。终于,凭借着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和不懈努力,奈娜实现了梦想,站在了梦寐以求的讲台上。而在现实里,许多孩子因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认可,内心的自我价值感逐渐被磨灭,我的表妹茵茵,从小就对画画特别感兴趣,小学的草稿本里全是她自己画的各种喜欢的动漫人物,初中的时候央求她妈妈送她去学画画,但是她妈妈认为初中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刻,强行阻止茵茵画画,还不断批评她不务正业。久而久之,茵茵就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大学后,发现大家都全方位发展,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哪吒2》中殷夫人的拥抱,展现了理想家庭教育模式应有的模样,它代表着无条件的爱、接纳与支持,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的。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殷夫人式”的拥抱,在无条件的爱、接纳与支持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