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降压药被曝含致癌成分,有你正在服用吗?提醒父母:谨慎购买

2024-06-20世界之窗

陈先生在单位的例行体检中,被医生告知患有高血压,医嘱上明确写着需要定时服药并定期复查。起初,陈先生对医嘱很上心,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药物。

然而,好景不长,还不到一周的时间,陈先生便开始产生了懈怠心理。有时因为忙碌或者其他原因,他会忘记服药,或者干脆就少吃几颗,甚至不按时吃。

渐渐地,陈先生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出现了几次严重的眩晕症状。以为是高血压引起的,于是他自作主张,一有症状就加大药量,症状一消失就减少剂量。

他认为这样既能保持健康,又能控制病情。然而,他在饮食上也并未加以控制,依旧大吃大喝,毫不顾忌。就这样,大半年过去了。

陈先生开始感到腰疼腿酸,下肢也越来越沉重,妻子见状立刻让儿子带他去医院,结果却被告知陈先生已经出现了肾衰竭的症状。

01吃降压药真的会伤肾吗?

许多人对待降压药的态度,常常是在血压骤然升高、感到不适时才开始服药,而一旦症状稍有缓解,又容易将药物束之高阁,忘却其重要性。

在他们看来,药物总是伴随着某种“毒性”,只要身体自己“能控制”,就不要依赖药物了,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血压这一慢性疾病的本质及其潜在的危害。

事实上,长期、规律地服用降压药,是确保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风险的关键。血压的频繁波动,不仅会对心脏造成负担,更会对肝脏和肾脏等器官造成慢性损害。

相比之下,降压药所带来的副作用,往往在合理用药、定期监测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当然,降压药并非完美无缺,它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但这些副作用的发生概率并不高,且每个人的反应也会因体质、病情等因素而异。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药物、调整剂量,是避免或减轻副作用的关键。

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擅自停药的风险远大于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因为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02西药降压,其实是大骗局?

近几年,各种关于健康的言论层出不穷,其中一些言论让人心生惶恐,比如关于降血压西药的种种负面说法。

有人认为,西药降压的本质不过是“雪上加霜”,不仅会刺激受损器官带病工作,还会加速并发症的发展。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西药降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的有效治疗手段。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这一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降压药成为了我们控制病情的重要武器。通过规范服用降压药,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当然,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确实,有些降压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一些不适,比如头晕、乏力、心慌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在可控范围内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逐渐适应药物,不良反应也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因此,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32种降压药被曝含致癌成分,有你正在服用吗?提醒父母:谨慎购买

厄贝沙坦

这款降压药因含有NDEA物质超标问题,曾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1月遭到两次召回。NDEA这一物质,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其潜在危险性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中的发现,然而,针对人类致癌的直接证据尚显缺乏。

那么,对于长期依赖这款药物控制血压的患者来说,这样的消息无疑令人担忧。其实药品生产企业和药监局在发现药品存在安全隐患时,会主动召回超出限量标准的药品批次,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因此,对于不在召回目录中的药品批次,患者无需过度恐慌,仍可按照医嘱放心服用。

喹那普利/氢氯噻嗪片剂

曾在2022年的3月、10月和12月连续三次因亚硝胺杂质(N-亚硝基喹那普利)含量超标而被召回。

亚硝胺作为一种常见的致癌物,虽然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水果、烧烤、乳制品等食品中,但含量通常较低。然而,长期接触此类物质仍可能增加人体的致癌风险,因此不容忽视。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