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最偏爱5个味道,有人个个都沾!尤其第1个,很多人还以为很养生

2025-04-22平淡的生活

俗话说,“一个癌字三个口”。

显然,如果不想被癌盯上,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嘴,对于癌细胞最偏爱的食物,能离多远离多远。

今天小编就按照味道来划分,将这些食物一一列出,大家一起来避雷!

癌细胞最偏爱这5种味道,

沾一个,癌近一步!

1.鲜味

很多人吃东西追求原味、有机,只求一口“鲜”,自认为那样吃既满足味蕾,又健康养生。

其实,对于一些时令鲜菜,大家适量食用无可厚非。但以下几种常见“鲜味”,大家可千万别贪吃!

肉类代表:鱼生、生腌等

顺德鱼生、潮汕生腌、江浙醉蟹、东北生拌鱼......是不是光看这些字,有些人的眼泪已经不自觉地从嘴角流下来了?

且慢!要知道,这些爱吃淡水生鲜的地方,往往都是寄生虫病的高发区,其中肝吸虫病最“流行”。

这是因为,淡水生鲜中很可能携带肝吸虫活囊蚴。人食用后,虫从口入,很容易感染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肝吸虫病。

更麻烦的是,感染早、中期,人体一般无明显症状,不易被察觉,这不但让感染者放松了警惕,还给了虫子“发展壮大”的机会。

等虫子在肝内大量繁殖后,会导致胆管阻塞、胆汁滞留,进而引发肝肿大、纤维化、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等,甚至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及胆管癌。

注意:吃这些生鲜时,喝高度酒,蘸醋、酱油、芥末等,都很难杀死其中的肝吸虫活囊蚴,所以不吃最安全。

菜类代表:鲜黄花菜

新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人食用后,会在胃肠道中被氧化成有强烈毒性的二秋水仙碱,令人中毒。

轻者可致舌麻喉干、胃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会发生血便、血尿、尿闭、肌无力,甚至丧命!

注意:干黄花菜在加工时,大部分秋水仙碱已经溶出,食用相对安全,但在烹饪前,也该先用清水浸泡。

菌类代表:鲜银耳

鲜银耳容易携带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人食用后,可造成肝肾损伤,甚至引发器官衰竭和死亡。

更可怕的是,目前没有应对该毒素的特效解药,一旦中毒,只能采取催吐、洗胃、清肠等急救措施,死亡率很高。

注意:干银耳在干制过程中,毒素污染已被降解不少,吃起来更安全,但泡发干品时要控制时间,一般用冷水泡1~2小时即可烹调食用,否则同样会被米酵菌酸污染。

2.哈喇味

油脂在阳光、紫外线、氧气、高温、水分等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氧化酸败,出现刺激性气味,这种味道就叫“哈喇味”,也就是俗话常说的“坏油味”。

同时,油脂在氧化酸败过程中,还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和很多氧化酸败产物。

如果这些物质长期随食物进入人体,可导致诸多健康问题,例如诱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加重肝脏负担,引起慢性中毒,促进疾病进程,加速人体衰老,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病的患病风险等。

注意:开封3个月及以上的食用油、坚果(尤其是散装的)、路边小店卖的油炸食物、久放的油炸食品等。

3.霉味

食物出现霉味,很可能是被细菌、霉菌等污染了,其中最可怕的是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一种早已被证实的一级致癌物,可诱发各种脏器癌症,尤其是肝癌。

虽然这个致癌过程比较漫长,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如果长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黄曲霉素蓄积于体内,其产生的慢性中毒和致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要知道,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尤其是黄曲霉素B1,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

更麻烦的是,黄曲霉素稳定性很强,不易溶解于水,且极耐高温(裂解温度为280℃),一般的烹调温度根本不足以破坏它。

因此,如果一次摄入过多,很容易急性中毒,引发呕吐、腹泻、腹痛、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等,严重甚至会致死。

注意:玉米、大豆、坚果(尤其是散装的)、陈化米、土榨油、腐烂水果等食物,被黄曲霉素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4.甜味

食物中的甜味,多来自于各种糖,如蔗糖、果糖、代糖等。

糖吃多了会导致什么?想必大家都能说出几个吧!譬如,肥胖、龋齿、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其中,有充足的证据证实,肥胖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胃癌、胰腺癌、胆道系统癌、肾癌、一些特定类型的食道癌和骨髓癌等的发病风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至于很多人认为健康的果糖和代糖,也不安全。

多项研究表明,过食果糖会引发肝脏疾病,比如脂肪肝。

至于代糖,近些年的研究也发现,如果长期过食,不但容易使肠道菌群失衡,引起消化道疾病,并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增加患肥胖、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而且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痴呆、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阿斯巴甜(一种使用较普遍的代糖)被正式列为2B类致癌物。

客观来说,阿斯巴甜致癌性不高,但长期大量吃依然存在健康危机。

注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成人每天的添加糖摄入量应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至于阿斯巴甜,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卫组织和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认为,可接受每日摄入量为40mg/kg体重。

5.咸味

我们能尝到的咸味,主要来源于食盐和食物中的“隐形盐”。

无论是哪种“盐”,研究表明,只要长期大量摄入,就容易导致或加重一系列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胃癌、肾病、心脏病、糖尿病、消化道问题(如胃炎、胃溃疡、小肠炎、结肠炎等)、骨质疏松、哮喘等,甚至危及生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腌制食物、盐渍食物中,不但含有食盐,还含有大量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当它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反应后,会生成亚硝基化合物,这是一种强致癌物,具有较明确的诱发胃癌的作用。

注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成人每天的食盐量应不超过5克。此外,大家要尽量少吃或不吃“隐形盐”含量高的食物,特别是腌制、盐渍食物。

大家都在看
推荐视频
精彩推荐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