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上了年纪,嘴上说着“喝酒伤身”,酒桌上还是推不开一杯。
尤其五六十岁这阶段,刚退休或者半退休,时间宽了,朋友多了,聚会多了,酒也自然一杯接一杯。
可医生说得直白:年轻时候喝酒是折寿,年纪大了喝酒,折的是命。
不是说一滴不能沾,而是有些酒的喝法,真不是嘴过瘾那么简单,是在拿自己的肝、脑、心脏开玩笑。
最常见也最致命的,就是空腹喝酒。这个习惯,很多老酒鬼都犯过。有时候是一边做饭一边喝酒,有时候是酒瘾来了忍不住先干一口。
胃里没东西,酒一喝下去就直接从胃壁开始吸收,几分钟内血液里的酒精浓度就能飙上去。
年轻人肝脏解毒速度快,身体还能顶一顶,可50岁以后,肝细胞数量下降、酶活性降低、血流变慢,酒精代谢能力至少下降30%。
一旦空腹喝,身体没有“缓冲区”,酒精几乎是直冲大脑。不但更容易醉,还特别容易引发低血糖、胃出血、急性胰腺炎。
有些人一口酒下肚就觉得胸口发热、心慌气短,其实是迷走神经被刺激了,严重的可能当场晕厥。
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因空腹饮酒导致急诊的比例是年轻人的2.4倍,而且平均住院时间更长。医生有句话说得直白:空腹喝酒,就等于给胃泼汽油。
除了空腹,混酒也是老年人常犯的错误。一顿饭桌上,白酒、红酒、啤酒轮着来,嘴上说是“换换口味”,身体可不认这个。
不同酒类的酒精度不一样,配料也不一样,混在一起喝,不光让酒精吸收速度更快,还让肝脏处理起来特别吃力。
有研究显示,混饮比单一饮酒对肝脏负担高出40%,还更容易引发急性醉酒、呕吐、心律不齐。
特别是白酒+啤酒这个组合,最常见也最伤身。啤酒含有二氧化碳,会促进酒精快速进入血液,相当于把白酒“推进器”装上了。
有的老人喝完觉得脸红耳热、头昏脑胀,不出一小时就进医院。
还有一些人喝混酒后当晚心悸、难眠、第二天起不来,这不叫宿醉,这是身体的“中毒反应”。
最让医生担心的,是那些一边喝酒一边吃药的。
尤其是降压药、降糖药、心脏病药、止痛药这些,酒精一进来,就把药物的代谢路径全打乱了。
部分药物依赖肝脏代谢,酒精一旦施加影响,药效便会骤然增强或减弱,血压骤降、心率异常等情况皆有可能出现。
有的药和酒精合用会生成毒性代谢物,直接伤肝伤肾。
有研究指出,服用某些抗生素类药物时饮酒,会出现“戒酒硫样反应”,头痛、心跳加速、皮肤潮红、恶心呕吐齐上阵,严重的可致猝死。
医生说,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感冒了吃着退烧药,又跟老友喝了几杯白酒,结果半夜肝区剧痛送医,查出来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还伴有酒精性肝炎。
医生问他吃了啥药,他说就是普通感冒药,查成分里有对乙酰氨基酚,这种成分本身肝毒性就高,和酒精混一起就是个“炸弹”。
还有些人酒后觉得心跳快、头晕脑涨,居然去喝咖啡“提提神”,想着中和一下。
咖啡中的咖啡因仿若强心剂,可刺激中枢神经。
酒精属于抑制剂,二者一旦叠加,神经系统便会被搅得如同乱成一锅粥一般。你以为自己清醒了,其实是神经在挣扎。
有研究显示,酒后喝咖啡的人发生心律不齐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而且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
更糟的是,咖啡和酒精在代谢过程中还会竞争肝脏的代谢酶系统,结果就是两个都代谢慢了,毒性都更强。
有些人酒喝了不少,再来杯浓咖啡,结果整晚睡不着,心跳到清晨都还没降下来。
医生见过一个55岁的男患者,晚上饭局后两杯白酒加两杯浓缩咖啡,凌晨心悸胸闷送去抢救,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频发,差点没抢回来。
还有一种看着健康实则危险的搭配,就是酒后喝浓茶。
不少老年人酒后会泡一壶大红袍、铁观音,说是“解酒去油”,但医生说这事看着好,其实最危险。
茶叶中的茶碱能够促使我们血管扩张、心率加快,进而加剧酒精对中枢神经的刺激,对我们身体的健康非常不利。
而且茶碱还会促进肾脏排尿,把酒精从血液“赶”到肾脏,但肝脏这边还没解完毒,结果反而让酒精在体内更快循环,加重肝肾负担。
有人觉得酒后喝茶尿多了就是“解酒了”,其实那叫“虚脱式排泄”,会带走大量电解质和水分,出现脱水、低钠、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
有数据指出,酒后喝浓茶者次日头痛、乏力、心悸的比例比酒后不喝茶者高出近25%。真正“醒酒”的不是茶,而是时间和休息。
医生特别强调,50岁之后的人,身体对刺激的忍耐力大大降低,年轻时候能熬过来的醉,年纪大了就是命里过不去的坎。
酒桌上讲义气、讲感情,但身体不讲人情。肝脏、心脏、神经系统、胃肠道,个个都怕酒,不怕你喝一口,怕你犯错的那一口。
尤其是那些天天说“我酒量好”的老年人,其实是对身体反应变迟钝了,不是酒量变大了。
有些人说自己每天只喝一点点黄酒或红酒,感觉血液循环好、睡眠也稳,这种情况是不是说明老年人适量饮酒也可以养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一键前往【中青看点】,观看完整内容,更有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