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圆明园,那可是咱们中华民族心中的一块痛。
这个地方曾经是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震惊中外的大火中化为废墟,几乎没留下什么。
这事儿让多少代人都咽不下那口气,而当时带队放火烧园的人,更是被历史钉在了耻辱柱上——他就是英法联军的罪魁祸首,额尔金。
额尔金这家伙当年带着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抢了个盆满钵满。
可他没满足,还放了把火,把这么个美丽的“万园之园”给烧了。
可是,别看他当时得意,风光了没几年,三年后老天也没放过他。
一道雷电劈中了他家,竟然把他活活烧死。
这到底是巧合,还是轮回报应呢?
01圆明园的辉煌与修建
说起圆明园,咱们先得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清朝入关后,康熙爷登基,他这个北京生长的皇帝,虽然习惯了北方的气候,但北京的夏天热得他也受不了。
于是他心里就盘算着,在北京城里修个避暑的好地方。
这样一来,1709年,康熙决定给他四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建一座花园。
谁知道这园子一建就没完没了,雍正登基后更是大手笔,扩大园子,还加了不少办公室,一到夏天就在园子里办公,啥“避暑”都变成了“避喧听政”。
这三园一修再修,花的钱那可不是小数目,据说总共花了白银六亿两。
到了道光年间,清朝已经开始不行了,银子不够花,道光皇帝宁愿缩减别处的开销,也要给圆明园修修补补。
历经几代皇帝,圆明园成了清朝皇室的心头宝,被称为“万园之园”,可是它没逃过咸丰十年的那场大劫难。
02圆明园的悲剧
清朝的中后期,可以说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最佳例子。
道光年间,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结果大清吃了败仗,不仅赔款,还签了一堆屈辱条约,成了半殖民地社会。
可外国列强的胃口很大,他们不仅想打开中国市场,还想从咱们这儿捞更多的油水。
虽然清朝当时已经很衰弱,但列强在中国的经济渗透并没有那么顺利,中国百姓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还是顽强地抵挡住了他们的商品。
这让列强特别不满,到了1859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回他们直接攻陷了广州,一路北上,逼着清政府签下《天津条约》。
可条约签完,咸丰帝心里窝火,觉得这条约实在是太难看了。
列强当然不满足,英国人还找了个理由,借换约之名重新发动战争。
咸丰帝派人谈判,可一言不合,清政府的谈判代表把英法使节巴夏礼一行39人都扣了。
后来虽然交还了人质,但只剩下18个活着回来,其余人不是病死就是被杀害了,这还包括一位《泰晤士报》的记者。
英法联军一看这情况,直接打到通州,而咸丰皇帝吓得带着慈禧太后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03落入敌手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清政府囚禁并虐待俘虏”为借口,攻入了圆明园。
法军当先锋,晚上七点,圆明园已经落入了敌手。
英法联军士兵见到园中满目的珍宝,眼都红了,根本不听指挥,开始疯狂抢劫。
据说,当时的圆明园里,宝贝多得都来不及数,士兵们干脆在园子里搞起了拍卖会。
更有甚者,拿着斧子拆家具,只为了取里面镶嵌的宝石。
圆明园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混乱和掠夺,画卷被撕碎,丝绸被用来包马,工兵甚至为了抢宝贝,自己人之间都动起了手。
这些外国士兵不仅抢,还肆意破坏。
宫殿里的宝贝搬不走的,他们就一顿砸,连皇宫的镜子和烛台都成了靶子。
整个圆明园瞬间从一个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废墟,成了满目疮痍的惨状。
04火烧圆明园
可抢完还不够,额尔金这家伙觉得光抢东西不能解气,于是下令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英军贴出告示,说这火是报复清政府虐待俘虏,要烧圆明园警告清廷。
结果,大火一烧就是三天,圆明园彻底被毁。
这场大火不仅烧掉了中国皇家园林的辉煌,也烧掉了无数关于中国历史、艺术、科技的珍贵文物,甚至还有不少宫女、太监、工匠被活活烧死在大火中。
额尔金呢,却在这场大劫后,还得意洋洋地说:“这场大火必将震撼中西,成为历史上的大事件。”
然而,历史早晚会审判他这样的罪人。
正如古话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05额尔金的结局
这个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额尔金,本名詹姆斯·布鲁斯,是苏格兰的贵族出身。
他一生侵略扩张、贪婪无度,曾经在奥斯曼帝国偷运神庙雕塑,还一路从广州到北京,犯下无数暴行。
然而,报应来得很快。
三年后,天降正义,一道雷电劈中了额尔金的家,火光冲天,他自己被烧得面目全非,正如当年的那场大火,最终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结语:
圆明园的毁灭,是清政府腐朽无能、列强侵略的双重产物。
这场悲剧,不仅让中国蒙羞,更让全世界为英法的暴行感到震惊。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这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罪行。”
但坏事做多了,终究要受到惩罚。
就像咱们老祖宗常说的:“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每个恶行都会迎来应有的审判,额尔金的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